读者朋友,前不久本报刊发的“洛阳‘上海孤儿’三下江南寻亲”系列报道中的“上海孤儿”是否还让您惦记?昨日,洛阳“上海孤儿”张秋萍又从江南带回了一个好消息!
昨日一大早,在温州找到亲人并被留住10余日的张秋萍,在“三嫂”、“五弟妹”、“堂弟”的千里陪伴下,平安抵洛。站在洛阳的土地上,3位温州亲人动情地说:“我们对洛阳充满感激。”
一战功成
张秋萍的寻亲历程可以说是幸之又幸——这是她第一次外出寻亲,一战功成!
1958年,张秋萍出生在温州。因为生活非常困难,在她不到两个月大的时候,父母经姑姑之手将她送到了温州福利院;1960年10月,她两岁左右时又被送到了洛阳。这些年来,和每一个渐渐获悉身世的“上海孤儿”一样,张秋萍不敢向养父母打听身世详情,背地里却流过太多的泪水,尝过太多的思亲之苦……
今年4月6日,养父与世长辞——此前,养母已去世。在整理养父母的遗物时,张秋萍翻出了当年一封来自温州福利院的信件、一个温州某派出所的户口迁移证……51岁的张秋萍顿时萌生了寻亲的念头。之后不久,张秋萍在洛阳工作的弟弟从网上查询到,江浙一带多个城市将于四五月之交举办寻亲会,其中也有温州。
5月6日,张秋萍和几名洛阳“上海孤儿”结伴赶赴温州参加寻亲会。7日上午,她在寻亲会现场被温州乐清市一徐姓人家相认!“我和徐家好几个人都长得特别像,而且双方的寻亲资料也全对得上,就这样,我们连DNA鉴定都不需要做,就坚决地相认了!”
三次掉泪
徐家共有兄弟姊妹7个,算起来张秋萍排行老四。自打认下亲后,这家人就舍不得放张秋萍回洛阳了,硬是把她留在温州住了10多天。其间,她在几个兄弟姐妹家轮流吃住。这些天,张秋萍幸福得如同在做梦,前前后后掉了三回眼泪。
第一回:第一次和这个大家庭吃团圆饭时,张秋萍的心情格外激动,尽管她听不大懂当地的方言,但徐家数十张“陌生”面孔上的热情,让她“从头到脚都感受到了”。吃着说着,说着吃着,她的眼泪不自觉地就滚落脸庞。
第二回:徐家二老也就是张秋萍的亲生父母,都已于多年前去世。在温州期间,张秋萍被家人领到了父母的坟前。“这辈子都不知道父母长什么样子,他们已经和我阴阳相隔,这个遗憾再也没有办法弥补了……”望着芳草萋萋的坟头,张秋萍忍不住掉下泪来。
第三回:“徐家找到了当年送出去的闺女”成了当地爆炸性新闻,当地媒体记者纷纷赶来采访。面对记者的镜头,张秋萍又落泪了——多少年了,作为一名“上海孤儿”,她心里有多少话想说而不能说,如今,她终于可以说上一回,也哭上一回了……
千里送归
终于到了离别的日子,张秋萍要回洛阳了。徐家经过家庭会议讨论,决定派三嫂吴爱清、五弟妹徐爱绿、堂弟郑献丰(因故改姓郑)一路陪伴她回洛。
昨日一大早,经过千里奔波,张秋萍一行平安抵洛。一到洛阳,张秋萍就被亲如兄弟姐妹的洛阳“上海孤儿”团团围住道喜,而随行的几位“温州亲人”也非常愉快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郑献丰说,徐家二老去世已经30多年了,后来是姑姑把当年曾送走一个孩子的事情告诉了他们。尽管父母临终前并没有特别交代,但10多年来,徐家兄弟姐妹一直在苦苦寻找“那个孩子”的下落。
如今与张秋萍相认,徐家上下欣喜异常,也很想来洛阳看一看她的生活状况,尤其要感谢她在洛阳的家人。“我们也有遗憾啊,堂姐(指张秋萍)的养父母都不在了,要是能当面感谢一下二老该多好……但我们依然对洛阳充满感激,因为正是这个城市,当年用她博大的爱心,养育了堂姐以及很多和堂姐一样的‘上海孤儿’……”郑献丰诚挚地说。
“回家再说!回家再说!”张秋萍在洛阳的弟弟插话道,“来了就是一家人。先就近到我家里去,我要替姐姐好好招待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