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日下午,在卢武铉的家乡金海市峰下村,不断有其支持者前往灵堂吊唁。(本版图片均据中国日报网) |
|
25日下午,一名卢武铉的支持者在金海市峰下村的卢武铉灵堂前掩面哭泣。 |
|
24日23时左右,在首尔市区悼念卢武铉的韩国民众与防爆警察发生冲突。 |
|
25日上午,韩国僧人在卢武铉的家乡金海市峰下村为卢武铉诵经。 | |
中国日报供本报特稿
综合西方媒体5月27日报道,由于关键证人的供词前后不一,韩国警方将重新调查前总统卢武铉的整个自杀经过。卢武铉在跳崖前很可能到烽火山供奉其父母灵位的寺庙“净土院”向双亲做最后的道别。
据报道,青瓦台26日晚宣布,韩国总统李明博取消到卢武铉老家峰下村灵堂吊唁的行程,将只参加29日上午在首尔景福宫举行的告别仪式。韩国检方在26日宣布,短暂解除对因犯罪入狱的几名卢武铉前高级幕僚的羁押,让他们有机会送自己的老上司最后一程。
自杀时警卫员不在身旁
6月23日,韩国前总统卢武铉在老家庆尚南道金海市峰下村的烽火山“猫头鹰岩”跳崖自杀。庆尚南道警察厅当日的初步报告称,卢武铉清晨起床后在警卫员李炳春的陪同下来到事发地“猫头鹰岩”,这时卢武铉问警卫员“有没有带烟”,随后趁警卫员目光投向别处时纵身跳下山崖。李炳春当时向警方描述事情经过时称:“跳崖时,我就站在卢武铉总统身旁,但来不及阻止他。”
但是25日第二次录口供时,李炳春改口称卢武铉跳崖时自己并不在身边。当时卢武铉说自己要休息,并指示李炳春到距离“猫头鹰岩”仅有数分钟路程、供奉卢武铉父母灵位的寺庙“净土院”去。“他让我去净土院看看院长在不在,而就在我离开的这段时间他跳崖自杀了。”
而在26日晚第三次录口供时,李炳春再次修改证词,称卢武铉跟他一起去了“净土院”,回来时他还和总统在一起。“这时候我看到附近有民众走近,于是上前劝阻说‘总统就在这儿,你们还是走别处吧’,就在我们谈话的时候,卢武铉跳崖自杀。”
由于李炳春是卢武铉自杀经过的唯一目击证人,他的证词前后出现三个版本让警方感到十分疑惑。庆尚南道警方通过证词以及“净土院”人员和警卫员通讯记录基本认定,卢武铉跳崖时李炳春并不在他身边。他是在发现卢武铉不见后,急急忙忙花了一段时间才找到已经跳下山崖且身受重伤的卢武铉。
李炳春当初到底为什么说谎目前还不得而知,警方怀疑他是因为未能阻拦前总统自杀而找理由为自己开脱责任,并决定对卢武铉从离家到跳崖的整个路线和细节进行重新调查。
庆尚南道警察厅厅长李云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关于卢武铉死亡经过的调查“还不够全面”,警方将重新整理,做到“不留一丝疑惑”,并承诺会很快公布结果。
青瓦台27日也要求警方查清卢武铉自杀尚存疑问的部分,向国民呈现准确的事实经过。
跳崖前向父母灵位道别
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卢武铉在自杀前曾参拜供奉有自己父母灵位的寺庙“净土院”。这家寺庙的院长向韩国媒体透露,李炳春的确曾来找他。“我问他前总统是不是也来了,他没有明确回答,”院长回忆说:“虽然我当时没有看到卢武铉前总统,但寺院负责伙食的人后来告诉我,就在我和警卫员说话的时候,前总统卢武铉悄悄向供奉在佛堂里的父母牌位行了礼。”
葬礼委员会人数创纪录
据韩国媒体27日报道,卢武铉的国民葬遗体告别仪式,将于当地时间5月29日上午11点(北京时间10点),在首尔景福宫兴礼门前院举行,并不是早前计划的金海市体育场。而原定于当天早上6点出殡的安排也提前到5点,以保证灵柩能按时运到景福宫,国民葬仪式11点能够准时举行。
据悉,卢武铉国民葬葬礼委员会的总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1383人,并由韩国现任总理韩升洙和卢武铉时期的前总理韩明淑总负责。这1383人中包括立法、司法、行政等机构现任和前任高级公务员,来自教育界、商界、宗教界等领域的社会领袖,还有卢武铉家属邀请的亲朋好友。
卢武铉亲信破例获批暂时出狱
而经法院批准,因“朴渊次丑闻”被羁押的卢武铉的多名幕僚和亲信也暂时获得释放。首尔中央地方法院26日宣布,批准被关押在拘留所的前青瓦台总务秘书官郑相文、民主党议员李光宰、前青瓦台市民社会首席秘书官李康哲提出的停止执行拘留申请。
根据韩国现行法律,停止执行拘留只适用于申请人需要参加家族葬礼或本人患重病的情况。法院在接到三人申请时也相当为难,但考虑到前总统逝世这一特殊情况,最终决定破例批准,而检方也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据悉,这三人的获释时间是27日中午12点到29日下午5点,可以前往峰下村卢武铉的灵堂吊唁并参加国民葬遗体告别仪式。
而因行贿被捕的卢武铉亲信、创新纤维公司董事长姜锦远26日也因脑瘤需要治疗获得保释,预计将很快前往峰下村吊唁。
李明博更改吊唁计划
而青瓦台26日晚宣布,韩国总统李明博更改原先到峰下村灵堂进行吊唁活动的计划,将只出席29日在首尔景福宫进行的遗体告别仪式。
青瓦台发言人解释说:“前总统卢武铉方面认为,目前的氛围不适合李明博前往峰下村进行吊唁,并且朝鲜的第二次核试验和相继发射短程导弹的行为,促使国家安保问题面对分秒必争的境地,这也成为了改变吊唁方式的理由。”
(董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