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9版:生命周刊·周年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热爱:永恒的动力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09 年 6 月 6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热爱:永恒的动力
用爱浇灌,催开生命之花 本报记者 吴 彬
  生命是个沉甸甸的话题,用爱心浇灌、呵护生命之花,却是个让人欢欣鼓舞、无比美丽的行动。3年来,《生命周刊》用我们的爱心行动,关注、救护孱弱生命,讲述了一个个美丽的故事,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脚印。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些令人难忘的感动和喜悦吧。  

  周刊惊喜篇——

  “丑小鸭”实现蜕变之梦

  2007年6月14日,是17岁农村女孩刘川锋改变命运的时刻。这一天,她作为《生命周刊》爱心活动的幸运儿,第一个接受了免费唇腭裂手术。这在以前,是她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是一个个突然降临的惊喜,圆了她的蜕变之梦。

  绝处逢生的“丑小鸭”

  农村女孩刘川锋,家住伊川县彭婆镇东牛村。17年前的一个雨夜,这个“兔唇”女婴因为先天缺陷,被亲生父母遗弃在大路边。就在雨中的小生命奄奄一息之际,刘川锋现在的父亲将她抱回了家。已有3个儿子的刘父,抵挡住别人的闲言碎语,执拗地把刘川锋留了下来。几十年来,身体残疾让小川锋成为别人嘲笑、作弄的对象。小川锋聪明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受到老师称赞。当小川锋要到镇上读小学六年级时,强烈的自卑感让她放弃学业。绝望的小川锋认为,自己是只无法蜕变的“丑小鸭”,永远不可能拥有青春的美丽。

  2007年6月,刘川锋的老师张西华给她带来一份惊喜:《洛阳晚报》上刊登有免费唇腭裂手术报名的消息,这让小川锋眼前一亮。

  幸福来得如此突然

  晚报上刊登的消息,是《生命周刊》周年爱心活动的内容,其中就有唇腭裂免费手术报名的消息。

  为了庆祝《生命周刊》创刊一周年,为了关注生命,让那些无钱手术的唇腭裂患儿早日找回自尊和自信,本刊推出“爱心回报”之免费手术活动。该活动受到我市4家实力雄厚的知名医院热烈响应,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市中心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热情加入,纷纷挑选医术精湛的医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而本刊考虑到我们的受助对象往往居住在贫困县乡,信息相对不畅,特意把报名时间延长至月底。

  爱心给梦插上翅膀

  在小川锋来洛接受手术前,老师张西华写了一封信托人捎给她。信上写道:川锋,这次手术一定会做得很成功,因为洛阳市的医生医术都很高明,你的容颜一定会恢复得很好。因为老天会让惊喜和幸福降临在善良的女孩身上。老师再次为你祝福!

  6月11日,刘川锋来到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护士亲切接待了她。为确保手术成功,医护人员连续两天给他安排了各项身体检查。手术前,本刊采编人员也给小川锋送去了浓浓祝福。

  6月14日8时46分,17岁的刘川锋平静地躺在医院手术台上,开始接受免费手术。12时许,在众人的关怀下,手术顺利结束。自卑多年的丑小鸭,终于等到了蜕变的一天。

  让微笑美丽绽放

  家人见到手术后清醒的刘川锋有了完整的嘴唇,都情不自禁抹着眼泪。

  刘川锋的家人说,如果没有本刊推出的爱心活动,她一辈子都不会得到幸福!因为像她这样的农村姑娘,没钱做手术,生活中不断遭到嘲笑、欺辱不说,以后嫁人也只能嫁给身体有残疾的,这对纯洁、善良的女孩太不公平了!

  看到记者,刘川锋一脸兴奋地说:“这次回去,我一定要给邻居们一个惊喜!以后我也可以昂首挺胸开怀大笑了。”而她的父亲和嫂子,只是不断抹着眼泪,说的最多的就是:“感谢《生命周刊》!感谢大家的关怀!”

  刘川锋及其家人的喜悦,仅仅是《生命周刊》创刊一周年“爱心回报”之免费手术活动的一个缩影。这次活动中,有很多家境贫寒的孩子和她一样,圆了永恒的微笑之梦。

  周刊幸运篇——

  爱“心”手术,“幸运花”开

  两个小女孩是不幸的,从呱呱落地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贫困让她们为巨额的手术费一筹莫展;两个小女孩又是幸运的,《生命周刊》周岁特刊推出的爱心回报活动,让她们成为心脏病免费手术的“幸运花” 。2007年6月21日,这两个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女孩接受了免费手术。其间,本报记者带着众人的关怀,多次来到洛宁县陈吴乡,收集两朵“幸运花”的健康和快乐。

  两朵“不幸”的“幸运花”

  4岁的孟佳怡,一年到头都见不到妈妈,因为父母为给她治病筹钱,不得不到外省打工。小怡怡生病时,会跺着脚说:“我不打针!我想要妈妈!”

  10岁的贾江玲,一个爱读书、懂事的小姑娘,这个最担心自己生病的小姑娘,不怕打针吃药,也不怕喘不上气胸口难受,她红着眼圈说:“我一想到生病又不能去上学,心里可难受了。”

  爱心救助生命之花

  2007年6月18日,小怡怡和小江玲手牵着手走进医院。医护人员给两个小姑娘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身体检查,医生说,小江玲已经出现心衰的早期症状;小怡怡出现了肺动脉高压,如果不进行手术治疗,她的生命仅有20多年时光。

  我们对两个小女孩的报道,引起了读者极大关注,他们纷纷以自己的方式送来浓浓关怀,而不少医院的患友知此情况,羡慕之情和满心祝福溢于言表。两个女孩所住的5号病房里,墙壁四周挂满了五颜六色的气球和漂亮的绿叶,病床床头摆着几个可爱的毛绒玩具……整个病房充满温馨和朝气,而两个小女孩在这里住得非常舒心。

  手术前,专家反复进行研讨,细心斟酌,分别给两朵“幸运花”制订了不同的手术方案。21日9时许,小江玲带着病好后当模特的美丽梦想,第一个进入手术室。12时05分,小怡怡也被护士推进了手术室。这两朵“幸运花”的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两个手术总的结束时间,比预计提前了近2个小时。

  27日上午10时许,在本刊采编人员的祝福下,两个小姑娘和家人坐上了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专车回洛宁县的家。不少通过报道知道两朵“幸运花”故事的市民,也来热情欢送。据统计,在本刊这次爱“心”活动中,贾江玲和孟佳怡的手术费、住院费、检查费、医药费、护理费等各种费用全免,两个小女孩每人分别被免除15000元钱的费用。

  欢快蹦跳,笑逐颜开

  2008年3月27日11时许,记者和医务人员再次来到洛宁县陈吴乡东王村,小江玲正在和伙伴们玩“跳山羊”,小伙伴弯着腰当“山羊”,她助跑几步,双手撑在小伙伴背上,分腿一跃,稳当落地。在小伙伴们的欢呼声中,小江玲脸上露出自信和快乐的笑容。

  经过全面检查,医生认为小江玲已经拥有一颗完全健康的心脏。和常人一样,她以后结婚生子都不会受到影响。小江玲的父母激动地说,多亏《生命周刊》和洛阳市爱心医院的医护人员,他们一家人才不用外出奔波,可以团圆、快乐地在一起。这种恩德,他们全家人永远都不会忘记。

  在陈吴乡东砦子村孟佳怡家,我们得知,小怡怡出院一周后,就开始又蹦又跳,一玩就是一天,饭量也明显增加。3月初,小怡怡跟着爸爸做了检查,医生诊断一切正常,小怡怡的心功能恢复较好,抵抗力明显提高。于是,她跟妈妈去了兰州,这样就可以天天跟在妈妈身边了。小怡怡的家人说,是《生命周刊》和社会各界的关怀,改变了孩子的命运,给了他们全家新的希望。

  周刊奇迹篇——

  我们一起,用爱创造奇迹

  读者朋友们,您还记得本刊新闻人物,引起众人关注的女大学生赵婷吗?她在亲朋爱心的召唤下从两个月的昏迷中苏醒;在众人关怀下站立起来;在本刊推动下接受免费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逐步恢复健康……这一个个奇迹,是我们用爱共同创造的。

  感动着,昏迷中的晶莹泪珠

  2007年9月初,河科大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女大学生赵婷因长QT间期综合征突发、昏迷了近两个月,与她朝夕相处的同学们,轮流来看护躺在病床上的“木头人”赵婷,不断地跟她说话。“赵婷醒醒吧……”在同学们一声声急切的呼唤中,病床上已经“沉睡”近两个月的女孩,眼角竟渐渐湿热,滑出晶莹的泪珠……

  同学们轮流呼唤、赵婷流出泪珠的场面,三口之家手握手、头靠头一起说出“我们要继续努力”的情景,深深打动了本刊采编人员。前后经过三次深入采访,2007年9月,《生命周刊》分别以《“沉睡”的女孩,快醒来吧》、《用爱创造的奇迹》为题,报道了大学生赵婷昏迷近两个月后,在同学、家人爱的召唤下,逐渐恢复意识的感人故事。

  爱心浓浓,众人共祈祷

  赵婷的故事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赵婷成了本刊的热点新闻人物。读者纷纷打来电话,鼓励赵婷一家战胜困难;一名姓王的男子从洛阳郊区跑来探望,热情介绍自己家病人的治疗经验,连饮食注意事项和到北京求医的路线图都讲得清清楚楚;嵩县一个老太太打来电话慰问,天天为小姑娘祈祷、祝福;几个已出院的病友还不时打电话鼓励他们战胜困难;一些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送来了鲜花和钱……

  读者的热情和信任,感动着赵婷一家,也给了我们巨大的鞭策和鼓舞。其中最让本刊采编人员感动的是一位面容白净、身形瘦削的中年女子。报道刊登的第二天,这位女子径直找到本刊,将千元钞票塞到记者手中,只说了一句:“让可怜的孩子好好看病,不然一个大学生就可惜了。”继而匆匆离去,无论如何都不肯留下姓名或地址。这位读者对本刊记者的充分信任,感动着本刊的每一位采编人员,让我们感受到了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光荣,也鞭策我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对新闻的关注和报道中。   

  本刊推动,幸运降临  

  2008年5月,洛阳脑病医院及其合作方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所属的未来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在洛阳进行第一批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本刊采编人员获悉后,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了赵婷,当即联系了脑病医院。

  当该院得知赵婷就是《洛阳晚报·生命周刊》报道过的女大学生时,为她的坚强所感动。当时,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所属的未来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跟他们洽谈合作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的事情。在本刊推动下,该院积极与韩方商谈免费为赵婷实施手术的事宜。

  朴教授说,科研界的人都知道,研究成果无国界,出于国际人道主义精神,韩国人希望他们的科技成果能造福中国女孩,让这个曾经非常优秀、现今非常坚强的女大学生尽早回归社会。最终,作为第一批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我们为赵婷争取到一个免费治疗的名额。

  “你好,《生命周刊》”

  此后,本刊一直关注着赵婷,除了正常的采访报道,采编人员数次看望、鼓励赵婷战胜困难、迎接挑战。只要见到我们,赵婷就会站起身,吃力但高兴地叫“记者姐姐”,嘴里还不断念着“你好、《生命周刊》”。

  由于采取的是静脉注射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手术痛苦极小,2008年7月8日上午,赵婷顺利完成了手术(见2008年7月12日《生命周刊》2版、3版报道)。 本刊对此进行报道后,再次在读者中引起较强反响。本刊热线电话和记者手机不断接到患者电话,除了关心赵婷的恢复情况外,有更多读者询问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的相关情况,并感谢《生命周刊》介绍新的医学科技,为许多脑瘫、中风、痴呆患者带来了康复希望。手术后的赵婷身体状况良好,精神不错,拿着刊登过自己故事的《生命周刊》反复向我们问好,向本刊采编人员表示感谢。赵婷的父母说,多亏报纸的支持,他们一家人才能在众人的爱心支持下,坚强走到今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