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0日,端午后的第十天,芒种后的第四天,那正是北方收获的时节,我读到了《生命周刊》的创刊号。我记得倍儿清楚,正逢月圆之夜,齿间仍留有粽子的香甜,艾草依旧满屋地播洒芳香,大门上插着的桃枝还新鲜着,更远处有熟透的麦香拌了雄黄酒般让人醺醺地醉。
2009年6月2日,端午后的第五天,西窗悬着待圆之月,芒种正在日夜兼程地赶过来,布谷鸟没日没夜的鸣叫里,蛰伏一冬的镰刀陪着主人守望着广袤的麦田。翻看着近三年来的《生命周刊》剪报,我脑际冒出《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那句名言:要做一名麦田守望者。
守望涌动着希望的金色麦浪,就是在守望家园,守望自己和亲人的未来;那么守望健康,就是在守望幸福,我们自己的和亲人的。
我们全家把《生命周刊》视为家庭保健顾问。她很好地兼顾了老中青幼、饮食男女预防、养生等方方面面的需要,不仅传播一些实用性能强的健康知识,还内外兼修、文图俱佳,有看头,有嚼头,更主要是没有那些广告式新闻、新闻式广告的虚张声势。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本期重点”、“生命故事”、“医案追踪”等由本埠记者采写的散发着浓郁洛阳本土气息的新闻稿件,让人读来少了网摘剪报拼凑勾兑的生硬与水土不服,大多都很有人情味,有的颇似侦探小说,曲折动人。
一帮亲友认为,《生命周刊》的当家花旦首推“养生人物”。这些喝陆浑水、食佃庄米的身边人咋就活得那么有滋有味,恁有质量?这是很值得学习、研究一番的。
当然,版面设置、栏目设置、版式设计等还有不少有待改进、完善的地方,不过,时值《生命周刊》三岁的日子,这些还是作题外话,留等以后再说吧。
乡下是讲究“过生儿”的,三周岁得把所有亲朋好友请来大过的。经历了三冬三夏的《生命周刊》成了铁打的娃娃,“愿年年,汤饼会,乐情亲”,作为“老迈粉丝”作文志喜吧!
6月,不仅延续美好的回忆,更让我们充满期待:愿与《生命周刊》作伴,守望健康,守望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