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
不超大纲 注重运用
点评教师:赵晓婷,高中英语学科教研员,洛一高教师;席丽巧,高中英语学科教研员
试卷遵循考试大纲要求,体现了大纲的命题指导思想,没有出现超纲词语,难度与前几年基本持平。试卷的设计更加注重考查语言知识在具体交际情景中的运用,选材覆盖面广,灵活多样而又贴近现实生活。
单项选择题难度与去年的试卷基本持平,考查语用能力的试题多了。一般题干中都设置了一个微型语境。这样巧设语境,给考生增加了难度。完形填空与去年相比难度略降低,考查感情色彩及人物内心活动描写与刻画的选项略有减少。阅读理解题取材地道、原汁原味,体裁也体现出多样化特色,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尤其是B篇、C篇和E篇,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也容易让学生下笔。短文改错题内容鲜活、通俗易懂,全面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对语法、词法、语篇结构、行文逻辑进行全面考查,与去年相比,难度略有增加。书面表达是写一张留言条,主题贴近学生生活,给出了要点提示,仍属于应用文写作,给考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有较高区分度。
历史(文综)
关注民生 近乎完美
点评教师:孙振方,洛一高高级教师;李润玲,高中历史学科教研员
与去年高考历史试卷“剑走偏锋”,最后遭到抨击相比,今年高考历史试卷近乎完美,具体特点如下:
一、突出能力立意,渗透新的史学观。如第37题,历数从古到今赋税制度的演进过程,要求考生指特点、究原因、说趋势、谈认识,充分反映了能力立意,也反映了文明史观,同时也表现出关注民生、重视现实的时代精神。
二、在考查内容上,强化学科基础主干知识,摈弃“繁、难、偏”,考生感觉良好。
三、在试题设计上,体现灵活性、直观性,贴近考生的实际认知能力,让考生感到“亲切”。试卷覆盖内容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到社会生活,有表格、地图,列举数字翔实,叙述事件通俗,可谓颇具匠心。
当然,该试卷并不是完美得无可挑剔,考生议论较多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试卷包容性太强,内容太多与考试时间太短形成尖锐矛盾;二是仍有试题涉嫌超纲,第39题“三角贸易”,虽说图文并茂,但课本上“西欧国家殖民扩张”一节属复习大纲、考试大纲均不要求掌握的内容;三是选择题虽说平易,但陷阱较多,干扰性、迷惑性强,考生容易失分。
地理(文综)
稳中求变 似易实难
点评教师:李露明,洛一高高级教师;张金萍,高中地理学科教研员
试题整体难度看似较2008年有所下降,但要想得高分并不容易。在内容构成上,自然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比重仍然偏高。根据地理试题整体状况和考生考后反映,可用“稳中求变,似易实难”来概括,具体特点如下:
一、从多个角度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提取信息能力,如人口坐标图、等压线图、道路剖面图、南水北调某水源地资料图表、尼罗河三个源流流域图、三角贸易海区图等。虽然多数图表并不新颖,但试题设问灵活,考生判断和回答准确并不容易。
二、体现地理学的应用价值。如对3条道路的判定和运输线路的选择等,都注重地理学知识的实际运用。
三、“地球运动”问题首次没有出现让人感到意外,但这并不意味着“难度降低了”。
四、热点问题继续“冷出”。继2008年人文地理试题分值降至24分后,今年的人文地理仅占22分,命题明显指向对自然地理知识和原理的考查。对于人们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地理题中继续“冷处理”,只在人口问题和南水北调等题目中有所体现。
五、继续出现以非洲部分区域为载体的题目,部分答案有待商榷。
政治(文综)
中等难度 选拔性较强
点评教师:马仲宏,洛一高高级政治教师;李长文,高中政治学科教研员
试卷总体难度适中,以中等难度题为主,区分度较好,选拔性较强。试题涉及的考点和热点,在洛阳市教育局政治教研室组织的备考资料及几次大练习的试题中都有体现,考生只要基础扎实、思路严谨、思维灵活,应该能获得满意的成绩。具体分析如下:
一、试卷结构。试卷仍为选择题和主观性试题两部分。选择题部分结构比较平衡;主观性试题部分有第38题和第39题两道大题。
二、试题特点。不回避热点,如金融危机、抗旱救灾、国际贸易、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农”问题等,这些热点都在考生预料之中,不会有多大心理负担。试题注重联系经济生活,关注热点。
选择题总体难度较去年略有下降,但主观性试题难度加大。
三、对考生能力要求高。要求考生具有根据试题材料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物理(理综)
试题不偏 题目新颖
点评教师:杜建国,高中物理学科教研员;郭德仓,洛一高高级教师
试题具有“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实、体现课改成果”的特点,试题不偏、不怪,题目新颖,难度略大于去年。
一、试题相对稳定。题型、分值与往年一样,选择题依然保持单选、多选混编的形式。
二、试卷结构与往年相比有变化。实验题将往年的一大一小拆分为两道大题,增加了试题的阅读量和答题量。
三、选择题难度适中。
四、实验题均避开了课本中的原有实验,拓展到课本以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难度适中。
五、计算题重点考查电阻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物体的平衡、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等知识点。试题文字叙述较长,物理过程复杂、情景不容易理解,处理问题对数学的要求较高,推理、运算过程较多,不易得分。
化学(理综)
立足基础 突出主干
点评教师:谢铁林,高中化学学科教研员;宋富有,洛一高高级教师
从知识点的选取上突出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难度适当,考查了考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命题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试题不偏不怪,无冗长的文字表述;没有刻意追求新颖和社会热点问题;回归教材,延续了对化学计算的考查;增加了试题的开放性。具体分析如下:
一、紧密联系教材,紧扣考试大纲。大部分试题类同教材习题,对教材知识进行创新重组,既体现了化学知识的基础性,又突出了考试的选拔功能。
二、突出基础主干知识,重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
三、注重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淡化计算过程。
四、部分试题的考查方式发生了变化。考查化学方程式的正误(选择题8),在往年的试卷中没有出现过;化学实验改变了以往的考查方式,突出实验设计,尽管内容是平时练习过的,但这样的出题方式还是增加了一些难度,体现出学科特点和对能力的要求。
生物(理综)
深挖课本 适度综合
点评教师:王志浩,洛一高高级教师;张林智,高中生物学科教研员
试题不偏不怪,紧扣考试大纲,深挖课本,适度综合,既考查知识,又考查能力,是一套好试卷。
一、从生物知识看:选择题注重知识的针对性,非选择题注意知识的全面性和适度综合,注意对识图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注重用生物学理论解释生物学现象,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改变了知识命题的模式,如遗传内容改简答题模式为选择题模式。
以往生态部分基本上都有一道带图形的选择题,而今年则在第二卷中出了一道大题,当然在分值上也高于往年,这给人们一个警示:生态环境问题势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必将成为今后高考的重点。
二、实验题的质量好于往年。
三、知识的考查方式很灵活。
四、学生容易失分的题以及失分原因:第32题实验应该是考生失分最多的题。有人可能审题不清,完全参照课本的实验步骤,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有人可能是只有两组实验(应该是三组);有人可能文字表达不规范、用词不准确(该用适量、合适等词而未用);该用的仪器(恒温水浴锅)没用或温度不准确;步骤颠倒等。(记者 刘居彬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