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5版:心灵花园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关于神经衰弱症的治疗
如何做好“后高考心理”疏导
晨昏颠倒
咖啡色
恐惧
“我与睡眠”
征文活动结束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6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咖啡色
恐惧
本报记者 吴 彬
  西工区一个年过而立的女子,曾经只要看到咖啡色的物品,就会头晕目眩、呼吸困难,甚至有接近死亡的痛苦与恐惧。经过1个多月的心理治疗,今年5月底,她终于摆脱了困扰她1年多的“怪毛病”。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夺命”咖啡色

  刘梅(化名)今年33岁,是我市某超市的工作人员。平时她经常要做一些装卸货物的体力活儿,身体状况一直不错。

  从2008年2月开始,她经常突然出现头晕目眩、呼吸困难的“紧急情况”。 为此,刘梅跑遍我市各大医院,做CT、做胃镜,查心脏、查血液……可全身上下查了个遍,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渐渐地,刘梅发现一个规律:她每次发病时都“先从眼睛开始”,通常先看到一个物品感到心里不舒服,然后就会发病。比如在厨房看到酱油、醋等调味品时,她会突然有一种反感的情绪,继而感到恶心、头晕、心慌、出汗,似乎有一双大手紧紧卡着她的喉咙,使她手脚发软、呼吸困难,很快倒在地上,有种濒临死亡的巨大恐惧和痛苦。

  起初,家人以为只要不让她看到酱油、醋等物品即可,可只要家人做好的饭菜里面有深色的菜汤,她的症状也会发作。再后来,她看到沙发、茶具甚至邻居家的宠物狗时,只要属于咖啡色的范畴,她都会反感、发病,每次发病都有濒死的痛苦与恐惧。

  首次遭遇“蹊跷”

  在琳琅满目货品的超市工作,却见不得咖啡色。几次在超市晕倒后,刘梅只好辞了工作。回家后,她不敢出门,也无法正常生活,到医院做全身检查,没有任何异常。但痛苦仍旧围绕着她,她甚至失去了继续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在朋友建议下,她向心理工作者寻求帮助。

  刘梅回忆起第一次遭遇蹊跷发病的情况:2008年2月,正值春节前夕,刘梅和同事们一起,将大批迎新货物摆上货架。到晚上下班时,又累又饿的刘梅码完最后一批货,看着货架上成片的咖啡色包装食品时,突然感到一阵反感和压抑。继而,她出现了恶心、头晕、胸闷、气短等症状,当即瘫坐在地上。

  从那以后,咖啡色的恐惧就仿佛是一个魔咒,时刻跟随着她。

  沧桑的画面

  在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张素霞的引导下,刘梅回忆起第一次对咖啡色包装食品感到反感和压抑时,那一瞬间的感受:她当时脑子里出现了父亲病危卧床的画面,干瘦的父亲不断呕吐咖啡色的泡沫。一时间,悲痛、无助、煎熬等痛苦的感觉将她紧紧包围……原来,2007年初,刘梅在连续陪护重病的父亲2个月后,老人家去世了。其间,胃癌晚期的父亲经常呕吐咖啡色的呕吐物,到最后胃里已经没有食物,只能呕吐咖啡色的泡沫,这给刘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痛苦记忆。

  但是,刘梅第一次因为咖啡色物品“发病”时,距离她父亲死亡已经有近一年的时间。是什么诱发和激化了这种痛苦呢?

  原来,2008年新年前,刘梅回伊川老家看望母亲,她看到失去“顶梁柱”的家凄惨不堪,母亲光脚穿着布鞋站在雪地里整理杂物,仿佛一下苍老了十多岁,这与父亲在世时的情景形成巨大反差。这种反差激发了刘梅对父亲强烈的怀念,但为了怕母亲伤心,她强颜欢笑。回到洛阳后,刘梅就开始投入到春节前超市工作的忙碌中。张素霞认为,刘梅被压制的情感和悲痛得不到宣泄,在紧张和忙碌中不断积聚,终于突破她承受能力的极限,最终借助“咖啡色”爆发出来。

  “制服”咖啡色

  在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下,刘梅找了个安静区痛放悲声,将被压抑的悲伤充分宣泄;然后,刘梅老公不断对其表达关心、安慰,帮她建立起家庭支持系统,使她逐步找回了安全感;接受心理治疗中的系统脱敏法,刘梅鼓励自己由远而近,一步步靠近致使她第一次发病的货架,上面仍旧是成片的咖啡色的包装食品,她努力去逐步战胜由咖啡色带来的痛苦和恐惧;同时尽量多与人交往,多到户外活动,以恢复其社会活动功能。

  一个多月后,刘梅终于制服了令她恐惧的“咖啡色”,她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像以前那样工作和生活。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