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正道是沧桑》是今年我看过的最好看的一部戏。之前的主旋律作品,大多人物单薄,故事僵硬,无论正反角色都让人觉得假。而《人间正道是沧桑》好就好在“真实客观”,我觉得它的优点就是“一破二立三思”。
一破。正面人物应该怎样描写,这是现在影视作品面临的一个问题。高大全,过于说教肯定不行,但近年来过多的影视作品描写我党我军人物时,总突出粗犷的一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石光荣、李云龙等都是不讲文明、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解人意的大老粗,让观众以为我们只有草莽英雄,这样才真实吗?当时的党政军高级领导人人才辈出,文韬武略相当突出,比如陈赓,黄埔军校一期,与贺衷寒、蒋先云并列“黄埔三杰”;刘伯承在1923年就已经成为“川中名将”。共产党能够在与国民党的较量中生存下来,取得最终胜利,不是靠骂娘、靠小聪明。大家可以想想,国民党的将领不是黄埔就是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如果我们只有石光荣、李云龙们,就能战胜他们,不太可能。《人间正道是沧桑》给了我们一个描写正面人物新的视点,打破了以往影视剧的做法,把正面人物刻画得很完美。比如,剧中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瞿恩就是一个很有魅力的男人,并且坚持自己的信仰。尤其是瞿恩牺牲的一场戏,张黎拍得很美、很意境化。瞿恩的仰头望天,杨立仁的矛盾心理,甚至范希亮不停哆嗦的步枪枪口,瞿霞听到哥哥死讯的笑容,都让人回味。这不是张黎虚构,瞿秋白烈士就义时就是这样。
二立。以往的影视作品立不住,还有一个原因是脸谱化。好人就是好到家的,坏蛋就是没人性的,而《人间正道是沧桑》能够立住,杨立仁、范希亮、董建昌、楚材这些“反面人物”写得好也是一个原因。比如,杨立仁一直坚信自己选择的领袖和信仰,为此不惜出卖自己的诚信、尊严。但张黎没有把杨立仁作为一条鹰犬来处理,在他抱着瞿恩的儿子时脸上流露出笑容说明这个人也有人味的一面。他一直在信仰和良心之间苦苦挣扎。范希亮,很多观众非常喜欢他,因为他不懂政治也不问政治,只求杀敌报国。董建昌,墙头草随风倒,很投机的一个人,但他不是不辨黑白。这些人物使整部剧立体化,而不是一张纸一锤就倒。
三思。一部戏的好坏最重要是能否引发人思考、回味,告诉观众他们所忽视的东西。近现代史知识是很多人缺乏的,《人间正道是沧桑》起码让人重温了一遍那段历史,这就是功德无量。日本每年都要拍一部大河剧,反映其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国家有多少人有这个意识?我很尊敬导演张黎,希望他能拍摄《鸦片战争》,把1840年至1911年这段历史的空白补上,用《鸦片战争》、《走向共和》、《人间正道是沧桑》组成一个近现代史三部曲。 (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