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距中招考试还不到两个星期时间,复习备考到了冲刺阶段。昨日,省优秀教师、市二十二中的黄立伟向广大考生提出了五个应注意的问题。
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备考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是中考全省统一命题的重要依据,它规定了中考考查的知识范围,明确了要考查的各项能力和要达到的高度,中考命题一般不会超出这个范围。近5年中考考查的古诗文背默和课内古诗文阅读,都在该标准规定的基本篇目内。所以,只有吃透《语文新课程标准》,考生才能有的放矢地复习,复习才会高效;不熟悉、不依据该标准的语文备考,犹如盲人骑瞎马。
将6册课本系统化
课本是最好的复习资料,它不仅对《语文新课程标准》进行了详细的注解,而且能帮助考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如果考生能认真地复习完6册课本的每一单元、每一课,掌握每个知识点,中考过关应该是很轻松的事情。例如,考生想提高人物描写的能力,就应该认真钻研像《孔乙己》这样的课文,无论是人物的肖像、动作,还是语言、神态,都描写得惟妙惟肖。中考复习切忌舍近求远,舍弃课本的备考是舍本逐末。
适当演练,善于总结
语文备考演练选题要遵循不重复、高质量、成系统的原则;做题要按中考的时间和方式进行,切忌随随便便;适当演练之后,要及时、认真地总结。语文能力的提高不在于题海战,而要善于总结:总结出知识要点,总结出能力考查点,总结出答题的规律和试题特征。
例如,做一部分记叙性文字的概括题之后,就能发现回答这类题的基本思路是“谁干什么、怎么干、结果怎样”。有了这样的思路,再遇到这类题就能轻松拿下。
再如,纵观近几年的河南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课外阅读选文有这样两个特色:一是时代性很强,很多选文是当年上半年发表的美文;二是偏重于情感类,如父子情、母子情、师生情、思乡情等。这些发现能为考生的备考指引方向。总结出能力,总结出智慧,总结更出成绩。只做题不总结的备考,是只吃饭不消化吸收的做法。
不要迷信“密卷”
所谓密卷,其实就是一些普通的试题。至于一些专家的讲座,可以听,但不能盲从。专家往往在某个领域的确有独到见解,但他不代表命题人,更不代表答案。盲从有时会让考生误入歧途。真正的命题人除了对自己的学生在教学中有所侧重外,个个都守口如瓶。中招这根高压线无人敢碰,家长和考生千万不要在“密卷”和专家的讲座中迷失方向,浪费时间和精力。
用情和理写好作文
好文章不仅在于语言的华美,更要至情至理。巴金说:“生活靠勇气,写作靠感情。”所谓作文,其实就是作者把内在的情感发于笔端的产物,是生活触发的情思。如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感人至深,就在于它溢于言表的老牛舐犊之情触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灵。
要想提高写作能力,除了博闻多练外,更重要的是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当考生把自己独到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写出来,用真情触动评卷人的心弦,使评卷人的情感与考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时,评卷人自然就会给高分。无真情、剽窃、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文章让人生厌,不可能得高分。
如果考生选择了议论文,就应以理服人,道理讲清、讲透,让评卷人心服口服,这样自然能得高分。
当然,语文备考是张是弛,还得根据考生个人情况而定,不可千篇一律,更不可盲目跟从别人。
黄立伟说,语文备考要做到“气定神闲心不躁,深思细想务求全”。考生不仅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而且还要知道该怎么干:复习要深入,思考要细密,答题要全面。好的成绩源于认真和细致。(记者 刘居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