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8版:新闻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用法制手段
推动高考改革
愿器官移植惠及更多民众
城管的“沉默战术”是冷暴力
《新闻时评》 欢迎投稿
广告
广告
“眼神执法”是一种有限进步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9 年 6 月 18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Objective 平心而论
用法制手段
推动高考改革
  老师卖作弊器材,考生在考场内试卷被抢,家长对监考老师大打出手……今年高考中暴露出的种种舞弊现象令人震惊。高考作弊现象年年见,今年吉林松原作弊案更显示出作弊手段科技化、组织化、产业化的特点。然而,由于现行法律不健全,违法成本却不高。用法制的手段治理高考舞弊,进而推动高考改革,必须提上日程。

  在巨大的考试利益面前,近年来,一些考生、家长与学校结成利益共同体,作弊行为成为危害高考公平的一颗毒瘤。从前几年的湖南嘉禾舞弊案、安徽砀山舞弊案,到去年的甘肃天水集体冒名替考案,再到今年的吉林松原高考作弊事件,高考作弊行为几乎年年发生。

  有关部门对作弊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可谓不大,然而与高超的作弊手段,已经形成集团化、产业化的作弊链条相比,现行的行政管理方式难免失之于宽。比如,按照现行规定,抓到了作弊者只能取消其考试资格、考试成绩等,远远不足以震慑犯罪。综观吉林“5·28”贩卖作弊器材团伙案件可以发现,他们只生产兜售作弊器材,并不卖考试答案,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对他们很难处置。“所以尽管国家查得严格,但他们一直没事”。要根治高考舞弊行为,必须依靠法律手段,严肃追究作弊者的法律责任,提高其违法成本。

  目前备受争议的高考改革也需要法制手段来推动。对于高考制度的弊端,社会各界已形成共识,但在如何改,怎么既有利于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又能保障教育公平方面,却有颇多争议,以至于每一项改革政策出台,都会伴随着公众的质疑。有人甚至认为,在诚信缺失、教育腐败时有耳闻的当前环境下,扩大高校自主招生、实行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改革措施,不仅难以带来实质内容的公平,还会损害程序上的公平。这使我国高考制度改革陷入了两难境地。

  要使高考改革冲出迷雾,将考试招生纳入法制轨道是个办法。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明确受教育者的考试权益,明确政府、考试组织机构、大学、中学在考试招生中的权利与责任,对在考试招生中弄虚作假、侵犯受教育者权益的行为,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唯有如此,高考改革才能摆脱公众质疑的羁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据报道,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教育考试法。必须提醒一点,这部法律涉及千万考生切身利益,应实行“开门立法”,让公众广泛参与讨论,尤其是广泛吸收教育界专家学者的意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避免部门立法带来的缺陷。我们期待,这部法律早日出台,有了法律这柄利剑,无论是考试舞弊行为,还是招生录取过程中的徇私枉法行为,那些敢于以身试法者都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张晓晶)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