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会林给养子喂饭。 | |
4
大爱无疆
残疾弃婴
感受亲情
父亲:苏会林(1949-)
倾诉者:残疾养子说话困难,苏会林的妻子杜玉敏代为讲述
一位60岁的民警和一名10岁的弃婴,既没有血缘关系,也不是亲戚,可是他们却成了亲密无间的“父子”。弃婴在这个家庭快乐成长,感受着人世间那深沉的父爱和慈祥的母爱。
弃婴有了新“家”
1999年11月25日中午,西工公安分局警令部民警苏会林怀抱着一个七八月大的男婴,回到东下池村的家里。他告诉爱人杜玉敏:“这孩子被人遗弃,我看着实在可怜,就抱回来了,咱们先照顾着吧。”善良的杜玉敏接过孩子,望着孩子单薄的裹衣和冻得发青的嘴唇,喃喃地说:“这娃又不是小猫、小狗,咋能把他丢到街上?孩子的亲生父母心真狠。”
夫妻俩抱着孩子去医院检查得知,孩子不仅患有先天性癫痫,而且智力也有问题,需长期服药控制。
那个冬天,孩子一直生活在暖暖的被窝里,苏会林和妻子轮流在床边照顾他,正常孩子半个小时能吃完的饭,他们要喂一个多小时。冬天过后,警方仍未找到弃婴的父母,孩子仍留在苏会林家。
10年艰辛不寻常
“照顾这样一个孩子,相当于照顾四五个正常孩子。”杜玉敏回忆这些年付出的艰辛,感叹道,“孩子一天天长大,问题也就一天天突出。”
从孩子1岁起,苏会林就让孩子服用治疗癫痫的药物,从最初每月的一两百元药费到如今一个月近2000元的花费,每月有限的收入,让苏会林不得不节衣缩食养活这个孩子。
孩子3岁那年,一天凌晨,杜玉敏突然感到身边的孩子发烫,开灯一看,孩子发烧口吐白沫,已有些昏迷,她急忙给在单位值班的苏会林打电话,他跑回家,抱起孩子就向医院奔去。
急救室里,满头大汗的苏会林见值班医生动作不紧不慢,急得大声训斥医生:“你咋不当回事儿,要是你孩子病了,你会这样吗?!”那一夜,他趴在孩子病床旁呆了一夜,直到孩子清醒过来叫他“爸爸”。
孩子4岁时,苏会林与妻子商量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然而,他们前往的五六家幼儿园,都因孩子有病而不敢收,苏会林便四处托人向幼儿园领导说情,终于有一位园长被苏会林的真情感动了,让孩子进了幼儿园。可是,苏会林仍不放心,几乎一下班或休息时就会去幼儿园偷偷看看孩子。
孩子6岁时,该上小学了,智力、行为上的先天不足,让杜玉敏抱怨苏会林:“这娃上学有啥意义?咱能好生照顾着就行了。”他听罢就训斥:“孩子长大了要能讨生计,不管有多难,也要让他上学,能学多少是多少。”
其实,抱怨并不是没道理,给孩子看病的医生曾告诉他们:“孩子长大上学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他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甚至连学拼音都很吃力。”
3年里,妻子考虑到丈夫工作忙,为了让孩子能安静地在课堂听课,不影响别人,杜玉敏一直在孩子座位旁陪读。每天,她除了照顾多动的孩子外,还要听老师讲课,回家后继续教孩子,一遍遍不厌其烦;而苏会林一回到家就会帮助孩子温习功课。日复一日,孩子如今基本能读书、写字了。
精心呵护,只为折翅小鸟能飞翔
苏会林一直不曾放弃给孩子治病的念头。最初,孩子的先天性癫痫发作时虽然时间短,症状不厉害,可有时一天要发作近20次。
随着孩子长大,他自己都知道,嘴角一有口水不自觉流出来,就会急忙跑到苏会林身旁说:“爸爸,我怕,我怕。”苏会林便急忙抱着孩子说:“乖,别怕,没事儿。”几分钟后,孩子在他怀里度过发作时的难受。
10年里,苏会林和爱人曾背着孩子前往山西临汾、北京协和、藏医院等治疗癫痫的特色医院治疗,花了10多万元,虽然通过几次手术、服用特效药,孩子犯病次数明显减少,可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为给孩子治病,苏会林曾为了求得偏方中需要的“刚孵出小鸡的蛋壳”,奔波了近半个月寻找孵化厂。
为了这个孩子,苏会林曾冒着烈日去背回一袋袋木炭,只为医生一句“用木炭生的火熬药,孩子服用后效果更好”。
为了给孩子买来足够而昂贵的特效药,10年来,苏会林和妻子除了子女送给他们的新衣外,自己不曾买过一件新衣。
…… ……
一个民警的侠骨柔情,让一个弃婴找回了童年的幸福,找回了深沉的父爱,让他感觉到自己身边什么都不少。
(记者 张喜逢 实习生 袁远/文 记者 李卫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