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4版:洛阳·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当好父亲,也是一项事业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09 年 6 月 20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父亲节前,本报的一项调查显示:有18.8%的受访学生很难每天都能见到父亲;85.5%的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主要由母亲负责。父亲一天到晚总是很忙,这就难怪孩子们“冷落”了他们。难道干好工作就是“父亲”这个名词的全部意义?其实——
当好父亲,也是一项事业
本报记者 李喆
见到爸爸好开心。 祝庆 摄 (文图无关)
  明天就是父亲节了。提到父亲,我们总会想到一个词——责任,但在生活中,很多孩子觉得父亲似乎就是那个“最熟悉的陌生人”,一天到晚总是很忙,没有时间和自己在一起。在今年的父亲节前夕,本报进行了一项有关父亲的小调查,孩子们的心声以及专家的建议就是本报送给所有年轻父亲的节日礼物。

  孩子“冷落”了总是“很忙”的父亲

  6月17日,距离父亲节还有4天。

  一个月前,在距离母亲节还有4天时,中州西路与郑州路交叉口附近一家花店的工作人员忙个不停——附近几家学校的不少学生都在这里给母亲预订了一枝或一束康乃馨,以便能在节日里给母亲送上一份温馨的礼物。

  与那时相比,花店此时的生意有些冷清。一名工作人员说,给父亲订花的学生人数还不到给母亲订花的学生人数的1/4。而花店门口贴出的“父亲节”海报,似乎也显得有气无力。

  “看见爸爸总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提起父亲,在东方一小上四年级的小美娜撅起了小嘴,“他平时中午不回家,晚上回家也很晚。周末,他不是去加班,就是在家睡觉、看电视”。

  与小美娜有同样感受的学生不在少数。近日,记者先后在东方二中和天津路小学对276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小调查,结果显示:有18.8%的学生表示自己很难每天都能见到父亲。一些学生表示爸爸经常早出晚归:早上自己还没睁眼,爸爸已经出门;而自己晚上都上床了,爸爸还在外面喝酒。另外一些学生则提到自己的爸爸经常出差,有时一走就是半年。

  “太忙”恐怕就是爸爸在孩子们那里“失宠”的真正原因。在这次调查中,有85.5%的学生表示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主要由母亲负责。这一点,东方二中的张宏国老师深有感触。他说,开家长会就是典型的例子——3/4的孩子都是由母亲来开家长会的,而平时到学校了解孩子情况的也以母亲居多。因此,他认为父亲节受到孩子们“冷落”也可以理解,“平时孩子主要和母亲接触多一些,对母亲的感情更好无可厚非”。

  从“严父慈母”到“严母慈父”

  过去,学生们写作文,描述母亲时用的最多的词是“慈祥”,而父亲则被贴上“严厉”的标签。如今,如果学生们还这么写的话,或许有可能被老师批上“不注意观察生活”几个大字。

  这么说或许有些夸张,但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观念已在慢慢发生变化却是不争的事实。在被问及“父亲和母亲谁更厉害”时,竟然有56.4%的学生把票投给了自己的母亲。

  在采访中,张宏国老师讲了一个他班里学生的故事。有一次开家长会,私下谈起对孩子的管理时,这名学生的母亲不住地抱怨孩子的父亲。这位母亲说,就在几天前,她还和孩子的父亲吵了一架——一个周末,平常难得有空的父亲带着孩子去吃了一顿洋快餐,她觉得洋快餐是垃圾食品,因此总是拒绝孩子在这方面的要求。如今丈夫竟这么做,她怎能不大为光火?可父亲也有自己的理由:自己这么长时间没陪孩子了,孩子的这点儿要求应该得到满足。这场“战争”最终打了个平手——双方都觉得自己有理,但对方似乎也没错。

  张宏国觉得,“严母慈父”的发展趋势主要与目前多数孩子由母亲管理所致。现在的学生眼界较宽,对人情世故的理解力也较强,而作为直接管理者的母亲,只有采取“恩威并施”的方式,方能让孩子听话。与此同时,如同上述故事中的父亲一样,很多父亲忙于工作,平时对家庭关注较少,对孩子多少会有一种愧疚的心理,希望能做些什么对孩子进行补偿。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孩子也开始将父亲作为“突破口”,以满足自己的要求,于是父亲“更好说话”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孩子们的心声:理解并感激着

  张显明是一名工程师,经常到外地出差。6月17日,记者与远在苏州的他取得联系。提起父亲的话题,他叹了一口气,表示自己其实也觉得挺对不起他们娘儿俩:“但是没有办法,我得把工作做好呀!工作压力真是太大了,这样就很难兼顾家庭。只希望孩子不要埋怨我就好。”

  其实,张显明的担心有些多余了。在这次调查中,他9岁的儿子亮亮写下“爸爸,您辛苦了。希望您注意身体,早点回来”。而像亮亮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在孩子们交上的“父亲节前最想对爸爸说的一句话”中,“爸爸,您辛苦了”、“爸爸,祝您身体健康”和“爸爸,谢谢您这么多年培养我”排在前三位,句句祝福和感激显示了大多数学生其实还是很理解父亲的。

  也有一些孩子写下了自己的请求:“爸爸,少抽点儿烟,少喝点儿酒,这样对您的健康有好处。”——这位父亲,为了孩子,您还是多保重自己的身体吧!

  “爸爸,您以后早点儿回来,行吗?”——这位父亲,晚上那些无关紧要的应酬看来还是推掉吧!

  “爸爸,您多陪陪我,不要让我整天闷在家里。”——这位父亲,周末有空领着孩子去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吧!

  “亲爱的爸爸,父亲节到了,咱们一家出去玩吧!”——这位父亲,这个周日你可要满足孩子的小小心愿啊!

  父教缺失 问题多多

  “很多人提到父亲忙,似乎都是在说父亲没有很好地承担起家庭责任。其实,作为家庭的顶梁柱,大多数父亲都为工作和生计奔波,较好地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他们缺失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上。”洛阳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张素霞老师说,很多父亲守着传统观念,认为家庭就应该是“男主外,女主内”,女人的任务就是“相夫教子”,忽略了父教这一环节。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

  张素霞说,和母爱不同,父爱很少得到普遍而直白的歌颂。由于沟通方式不同,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不像母亲那样直接和感性,但它对孩子的性格、人生观、价值观和处世方式等的影响却更为深远。

  张素霞表示,目前我市中小学女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孩子从小在阴柔性过重的环境中成长问题多多。前段时间,该中心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市中小学生中男孩子女性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而这与目前父教缺失严重有很大关系。这些男孩子性格普遍比较懦弱,自主能力差,自信心不强,胆小怕事,和人沟通时的主动性差,一些孩子甚至出现“娘娘腔”。除此之外,无论男孩子还是女孩子,缺乏父教会导致孩子自立能力较差,缺乏进取心、冒险精神和探索意识,遇到困难时容易低头或作出让步,意志力和自控力也比较差。

  张素霞说,在父教缺失的情况下,单纯由母亲教育孩子还会引发其他一些问题。比如,很多母亲因为性格问题,无法对孩子进行严厉管教,易使孩子缺乏纪律教育和监督。此外,家庭教育的难度在逐年增加,由于无人分担责任,主管家务的母亲很容易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过度疲劳,从而产生逆反或厌恶情绪。这些情绪若被母亲转嫁到孩子身上,后患无穷。

  当好父亲,也是一项事业

  张素霞表示,虽说父教影响着孩子成长的诸多方面,不过父亲还担负着养家立业的重任,完全把人生重点放到家中并不现实。“其实对于男人来说,当个好父亲也是一项事业,最重要的就是在工作和家庭中找到平衡,让孩子理解父亲、尊重父亲”。

  很多教育学家都提到“亲子时间”这个概念。张素霞说,工作繁忙的父亲不必一味追求“亲子时间”数量上的达标,不妨在质量上下工夫。比如,白天任务重,一家人极易碰头的晚餐时间就是绝好的机会。除了见缝插针般的交流外,父亲每周可抽出两天,利用晚餐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多听听孩子的情况汇报,让孩子发现父亲对他其实很关注。

  另外,父亲还可经常在晚饭后组织一些全家人参与的游戏或活动,在快乐中培养自己和孩子的感情。每年假期,全家人外出旅游也是很好的办法——陌生的环境,会让孩子更加信任和依赖身边的父母。如果家中有个男孩子,父亲不妨多带他参加一些力量型运动,如球类运动、跑步、登山等,培养男孩子的阳刚之气。

  针对“严母慈父”的情况,张素霞认为,作为父亲,仍应努力当好“严父”的角色,不应抱有愧疚心理,因为男人立业正是为了家庭,忙于工作本身也是一种对孩子负责的行为。父亲不应因此对孩子宠爱,而应经常在必要的场合对孩子说“不”,以规范孩子的言行。

  最后,张素霞说,一些父亲在人前西装革履,回家后经常光着膀子、挺着肚子,在家转来转去、吆五喝六;一些母亲又习惯在孩子面前贬损孩子的父亲,称他“窝囊、没本事”,这都会使孩子眼中父亲的权威性受损。因此,有教育意识的父母双方应该在孩子面前尽量维护父亲的形象,树立父亲的权威,引导孩子尊重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