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1日,夏至。
二十四节气中,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都是按昼夜长短命名的。“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夏至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冬至正好相反。
其实,夏至这一天是有三至的:“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意思是,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白天最长,投影最短,所以叫夏至。至,就是顶点、极端。
古书上记载,夏至有三候: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从这时候起,就可以割鹿角了。想想我们的先人对于大自然的观察真是太认真太仔细了,只是奇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的有些记述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立春时“蛰虫始振”,清明时田鼠化为鹌鹑,大雪时老虎交配,寒露时雀入大水为蛤,立冬时雉入大水为蜃……这些并不时常可以看见甚至以讹传讹的动物界的生活现象,如何就成了定义二十四节气的物候,一直延续至今——只是,如今还有多少人在乎什么节气与物候?
真正在乎节气的还是那些农民。忙什么?玉米红薯大豆芝麻棉花水稻,哪一样不要除草施肥啊,要不说呢,“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气温呼呼地升高,正是庄稼长势旺盛之时,那些野草杂草疯了似的跟庄稼争地盘抢养分,难怪这时的父老乡亲们忙得飞飞的,只因为“进入夏至六月天,黄金季节要抢先”啊。
夏至时的孩子是有口福的,虽说香瓜西瓜尚未成熟,枇杷杨梅荔枝却可以吃了。儿时在乡下,这时节我和我的伙伴们总是惦记着村后姚奶奶家的那棵大桃树,满树的水蜜桃又鲜又甜,再不偷就全让她小孙子吃光啦……
最让人无比畅快的还是来一场雷阵雨。日光昏暗,闪电撕裂乌云,轰隆隆的雷声滚过之后,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凉爽极了,连心里的那点燥热也一扫而光。很快,乌云散去,太阳又露出笑脸,有时东边日出西边雨,或者边出太阳边下雨,也不奇怪。要不说呢,六月天,娃娃脸,说变就变。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有时田埂这边下着瓢泼大雨,田埂那边却能一片晴空,所谓“夏雨隔田坎”是也。
从夏至开始,天气才真正热了起来,便入了伏,“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就是这意思。与从冬至开始数九一样,夏至也有一个九九歌: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出汗如出浴;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入寺;七九六十三,上床寻被单;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唱到最后,已经是深秋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