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晚报》是“新闻官”最爱看的报纸。
李砺瑾 摄 | |
“我给你们提供线索是应该的,线索奖送给需要帮助的人吧。”昨日,在报社的热线平台上,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噢,是那位老人,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张慈祥的笑脸。于是,我来到西工区凌宇花园小区刘本善老人的家中,了解到了新闻背后的故事。
一双新闻眼 关注身边事
78岁的刘本善老人提着渔具刚从外面回来。他看到我大声说:“小李,我正要找你呢。我在钓鱼回来的路上看到路边的行道树上缠满了菟丝子,咱们现在不是正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吗,这些树要是被缠死了,多叫人心疼啊。”
他家客厅墙壁上贴着从报纸上剪下来的“便民电话本”,刘本善老人笑着说:“觉得有用就剪下来了,用起来很方便呢。”
谈到上次他提供的线索(《七旬老两口
乐品麦穗香》,本报6月17日刊发),刘本善老人说:“利用空闲时间捡麦穗,既锻炼身体,又能颗粒归仓不浪费粮食,何乐而不为呢?”
刘本善老人的书房中有一座奖杯,他说这也得益于爱看报。利用从报纸上得到的信息,酷爱书画的他参加了很多比赛。去年11月,他创作的《写意牡丹》在一个全国性的书画比赛上拿了特等奖。
乐当通讯员 码字五十年
“我在上世纪50年代就是报纸的通讯员了。”刘本善老人说,他1956年参军,曾是空军驻洛某部文化教员,负责宣传工作。当时很多战士文化程度不高,他就利用业余时间写了一本《战士诗集》,帮助大家提高文化水平,此外还在报纸上发了不少新闻报道。
后来,他从部队转业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第5408厂,他依然乐于把自己看到的新鲜事写成稿子寄给报社。直到今天,他仍然对新闻报道保持着高度的热情。
刘本善老人看电视爱看新闻节目,一提起国内国际大事,他就滔滔不绝,从海湾战争到石油价格,他都有自己的见解。
小区“新闻官” 忙并快乐着
小区“新闻官”不仅向大家传播新闻,还利用自己从报纸上获取的知识为小区居民帮了不少忙。前几年,小区里栽种了一些广玉兰,可没过多久就出现了叶子变黄现象,大家想了不少办法,可收效不大。刘本善老人用从报纸上学到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难题。
“从1994年《洛阳晚报》创刊起,我就开始订了,后来还订了《老年日报》,路过报刊亭时,我还会捎上几份其他报纸。”提起自己爱看的报纸,刘本善老人如数家珍。
在刘本善老人的影响下,老伴儿搜集了多年的报纸,制作了一大本剪报集,上面汇集了各种生活常识,老同志们有个小毛病,常常会来问她。每天上午是老两口的固定读报时间,刘本善老人常会把自己看到的内容给老伴儿读读,两人还会交换一下看法。
我告别时,刘本善老人发出 “新闻官”感言:“发生在社区里的事儿很多,要是大伙儿都关心社区的事儿,我们的社区肯定会越建越好,日子会越过越美!”
(见习记者 李砺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