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钱是个好东西,可钱还有镇痛作用,你听说了吗?
中山大学的心理学系副教授周欣悦做了一组实验后得出结论:金钱可以抵御生理性疼痛与社会性疼痛(即社会排斥)。
这实验很简单,大家闲着也可以试试看。其中一个实验是数钱:把人分成两组,一组数真钱,一组数白纸。数完后大家把手浸到温水和热水里测试疼痛度。结果显示,数过钱的一组的忍受力更强。
换了我当然愿意数真钱,数白纸有啥劲,真钱起码手感好一点,声音清脆一点,色彩绚丽丰富一点,数的时候有趣一点。你瞧,触觉、视觉、听觉和感觉都顾及到了,注意力被分散到了各个点,而不是数白纸般总集中在触觉上——这样可能还真能多忍一点痛呢。
当然我的“研究”只是一个外行跟着感觉走,也许周教授不屑一顾。不过我倒建议周教授可以做做这样的实验来反驳我一下:拿比真钱手感更好,声音更清脆,色彩更绚丽、更有趣的东西来和钱“较量”一下,比如说一组“数”朱德庸的漫画,一组来数钱,然后告诉我一下结论如何?
还有个实验是造句,据说是句子中出现“金钱”这个词的那一组,也比较能忍痛,会具有较强的抵御被排斥的能力。
道理是什么呢?新闻里看不出来,大概也不外乎“金钱的吸引力”之类的吧。但我想如果在造句中出现“钓鱼”这样的词,我的耐痛能力估计会比出现“金钱”强。忘了说明一下,我是个钓鱼爱好者。
在我看来,周教授的实验真是“掉到钱眼里”去了。这实验有个巨大的漏洞,就是只拿有“钱”和没“钱”来比较,而没有把钱与其他事物做出比较。仅仅依此得出金钱有镇痛作用的结论,科学性不说,起码有点哗众取宠了。因为照此推断的话,那我完全可以得出钓鱼有镇痛作用,打乒乓球有镇痛作用,逛街有镇痛作用等等诸如此类的一大堆结论。
毕竟在世界上,比钱有趣的东西多着呢。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除了钱之外,还有各自注重的东西。钱能镇痛?听过笑笑就算了,别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