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中元的“直升机”的第一批“乘客”。 |
|
直升机航模让吴中元很羡慕。 |
|
吴中元造的山地多功能耕地机。 |
|
看着小时候做的木飞机,吴中元很开心。 |
|
面对现实,吴中元紧锁眉头。 | |
一个仅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小伙子执著地为圆儿时的梦想而不懈努力——造一架直升机……他能成功吗?
嵩县旧县镇寺上村本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但是,随着近日该村西沟自然村一个叫吴中元的小伙在洛阳新闻网上的知名度蹿升,寺上村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一名网友发帖介绍,这个年仅20岁的山村小伙正在制造一架直升机。
怀着强烈的好奇心,4日,记者和几个市区的航模发烧友结伴,驱车前去一探究竟。
“直升机制造师”很羞涩
西沟自然村位于一条大沟的沟畔,通往村里的一条土路仅能通过一辆汽车,村里连个大一点的空场地都没有,进村后,我们才发现,车子掉头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一个没有院墙的农家小院里停着一架“直升机”——用钢管焊接的架子已有了直升机的模样,这里定是吴中元家了。
我们一进村,就惊动了村里人。很快,便有人为我们找来了吴中元。
这是个羞涩的年轻人。他的脸涨得通红,目光总是在我们这些陌生人的脸上一扫而过,开口时会先下意识地笑一下,然后看着别的地方用简短的语言回答我们的问题。
通过交谈,我们得知,造直升机是吴中元做了好多年的梦。他说,小时候上学,上上下下跑山路的时候他就想,要是有一架直升机,就可以从家里直接飞到学校,不用上山、下坡,那该有多美!后来上了初中,他对物理特别感兴趣,学到的物理知识让他觉得自己以后可以造直升机,他的物理成绩也因此一直在全年级名列前茅。
可惜的是,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困难,吴中元只好回家务农,但是他的直升机制造梦并没有破灭。这些年,他运用自己掌握的初中物理知识不停地研究、计算,此外还学会了电焊、切割等他认为必须掌握的技能。去年,山地多功能耕地机的研制成功,让他对制造直升机信心更足。
“小试牛刀”制造耕地机
山地多功能耕地机,是吴中元为了证明自己的“小试牛刀”之举。
吴中元要造直升机,这在当地人眼中绝对是另类之举,吴中元因此被人称作“神经蛋”,他的想法也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但吴中元从小“犟劲”大,认死理,见劝不动他,母亲龚迎玲就想了个招。
去年夏天,龚迎玲对儿子说:“中元,你看咱家也没牛,地又都是坡地,太陡,机器进不了地,咱犁地种庄稼多难哪!你能不能给咱发明个啥犁地种地?”吴中元想都没想就一口答应了。不过他提了个条件:要是发明出来了,家里要支持他造直升机。龚迎玲勉强答应了。
吴中元买来钢管、角铁和一台黄河100型摩托车发动机后,就鼓捣开了。一个多月过去了,一个样子像手扶拖拉机的东西被他鼓捣出来了,加上油后,这东西一会儿就把他家的6分地犁完了。
山地多功能耕地机的制造成功,让村里人对吴中元刮目相看——这小子还真有点能耐。最关键的是,制造出了耕地机,家里开始支持他制造直升机,他有了“研制经费”。
母亲说儿有喜有忧
说起儿子,龚迎玲的眼泪就成串地往下掉,这眼泪有喜有忧。
她说,儿子自小就对机器感兴趣。他两三岁的时候,家里有台柴油机,丈夫修机器时,儿子总是站在旁边看,撵都撵不走。儿子上学后,在放学路上老爱捡一些螺丝钉、螺丝帽,能说出哪个螺丝是从哪种车上掉下来的,后来甚至能说出零件是在车的哪个位置。家里的自行车、缝纫机、钟表,常被儿子拆得七零八落,为此他没少挨打,但打归打,儿子还是照拆不误。渐渐地,儿子拆了东西后能完整地装起来,她和丈夫也就不管了。
吴中元上学后学习成绩很好,老考第一名,大伙儿就把“中元”改叫“状元”了,一开口总是“你们家‘状元’怎么怎么”,让龚迎玲两口子感觉脸上特有光。儿子该上初中了,家里的光景却越来越困难,丈夫兄弟5个,父母又早亡,丈夫必须承担起长子的责任,为4个弟弟盖房、娶媳妇……
2004年,中元初中毕业,家里实在拿不出继续供他上学的费用,一家三口抱头痛哭了一场,中元的学业不得不中断了。这事让龚迎玲两口子至今心怀愧疚,每每提起,龚迎玲总是泪流不止,她说:“孩子那时候在班里老考前几名呀……”
提起吴中元造直升机,可以看得出龚迎玲既心存希望又很无奈。这个朴实的农村妇女拿出儿子小时候做的木飞机说:“孩子从小就想造飞机,俺们又不懂,不知道该不该支持。村里人都说俺中元‘神经’,去年他造出了那个耕地机后,大家才不再说了。俺想着,要是能把耕地机这个‘专利’卖出去,不管挣多少钱都让他造飞机……”
航模爱好者心情复杂
让我们来看看吴中元的“直升机”吧。
“直升机”的框架是吴中元用买来的普通钢管、三角铁焊接的,“直升机”的发动机是吴中元购买的黄河250型摩托车的发动机,“直升机”的主螺旋桨是吴中元用榆木做的……
没有设计图纸,没有计算数据——吴中元说这一切都装在他的脑子里,支撑他搞飞机设计的是他仅有的初中物理知识;没有一本专业技术书籍,吴中元从外界获取相关知识的唯一渠道,是通过手机上网查阅,他甚至连一个真正的直升机模型也没有见过……
即便如此,吴中元对造直升机很有信心,他说,经过计算,他的“直升机”主螺旋桨转速可达到每分钟8000转,可让300公斤的物体升到600米至700米的高度。他计划4天后对“直升机”进行总装。
和记者同去的尚景州、刘少江是我市资深的航模爱好者,对直升机的制造、飞行原理有一定的了解。在和吴中元的交谈中,他们发现吴中元目前掌握的知识虽然已远远超过了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内容,但对制造直升机来说,顶多处于爱好者的初级水平,一些基本原理他还不清楚。比如木质螺旋桨,专业的木质螺旋桨是经过特殊处理的,而吴中元设计的木质螺旋桨是用普通榆木加钢板制作的,不仅自身重量重,而且“抗甩性”差,当转速达到每分钟3000转时,螺旋桨肯定断裂、甩出;吴中元考虑的只是如何让他的“直升机”升起,“直升机”的空中姿态调整乃至如何安全落地等,都没有具体考虑。总的来说,如果吴中元按原计划付诸实施,不仅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而且有很大的危险性……
记者发现,吴中元听得很认真,眉头也越锁越紧。
为了让吴中元对直升机有个直观的了解,尚景州等人现场进行了直升机航模飞行表演,吴中元的目光一直紧紧地追随着在空中做着各种动作的航模。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航模表演结束后,吴中元说:“改进材料,按计划4天后对‘直升机’总装。”之后便不愿多说什么。
尚景州等人只好对他交代注意事项:试验时,一定要先测试螺旋桨的转速;测转速时一定要先用钢丝绳和水泥墩把机身固定死,半径30米内一定不能有人……
车子离开村子好远了,大家都不说一句话,心情复杂。突然有人说:“要是换个环境,吴中元也许……”
(观看本视频,请登录洛阳新闻网(www.l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