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名称:归义胡王金印
时 代:西晋
尺 寸:通高2.6厘米
印面2.2×2.2厘米 重83.2克
收藏单位:洛阳市博物馆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大多采取开明政策,实现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虽然各民族间矛盾冲突不断,但和平、交流、合作始终是主流。1973年,洛阳博物馆收藏的西晋归义胡王金印,正是当时统治者对少数民族实行安抚的见证。
这方印章是上世纪40年代由一孟津商人带回洛阳的。当时,这名商人在甘肃做生意,从一古董商手中发现了这件“宝贝”,便高价买来带回洛阳。印章的印钮是一匹双峰骆驼,印面呈正方形,阴刻篆书印文“晋归义胡王”五字。
“归义”,意为归化、降顺,是中原朝廷对边藩归附行为的溢美之词;“胡”指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
那么,这个“归义”的少数民族首领到底是谁呢?据文献记载,西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期间,居住在甘肃凉州的匈奴首领曾经归顺西晋,因此推测这方金印应是晋武帝为安抚西北少数民族、减少边疆战争,而颁赐给其首领的金质官印。
印章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由为陶器印压花纹的印模发展而来。战国以后,印模逐渐演变为印章,成为配用者等级地位、权力大小、凭证信物的一种标志。汉代出现了螭虎、龟、驼、羊、鱼、鸠、蛙等动物形象的印钮,寓意丰富。
汉代印章等级分明,官印的质地、钮式都有严格规定,皇帝玉印为虎钮,诸侯王金印为驼钮,丞相、太尉、列侯金印为龟钮,俸禄千石至二百石的官铜印为鼻钮,将军印为虎钮,蛮夷则是铜印驼钮、蛇钮。魏晋至唐宋各朝各代,官印钮式基本承袭汉制,而民间私印钮式则稍多,质地有金、玉、铜等。汉晋时期,出于政治考虑,中原朝廷对归附或臣服的各部族首领多行册封,并赐予“归义”王、侯、君、长等封号和相应的印章。
边塞文物晋归义胡王金印,造型粗犷,体现了自汉代以来对少数民族首领实性分封赏印的传统。另外,晋朝赐予少数民族的王印多为铜质或鎏金质,而此印为金质,和赐予内地诸侯王的印章质地相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晋朝对此王的重视程度以及当时复杂多变的民族关系。
细看印文,字迹规正刚健,镌刻细劲犀利,为晋代少数民族官印中的精品。此印对研究西晋王朝与匈奴关系、民族融合以及中国古代篆刻造型艺术,提供了极为难得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