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名称:石刻飞天残像
时 代:唐代
尺 寸:长27厘米 高40厘米
收藏单位:龙门石窟研究院
飞天,顾名思义,就是飞行于天空的神。
飞天,是古印度佛教中乾闼(tà)婆和紧那罗的化身。乾闼婆,意译为天歌神;紧那罗,意译为天乐神。古印度神话中,他们是一对夫妻。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结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成为“飞天”,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一。
飞天并不是印度独有的天神,在我国,很早就有羽人飞天的传说。在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中,更有飞天的雏形,道教的飞天,多是有羽翼的。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的飞天与道教的飞仙在艺术形态上进一步融合,飞天成为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的共同结晶。它没有翅膀,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
从十六国起,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代,百年的时间,飞天完成了中外、东西、南北文化的融合。到了唐代,飞天进入成熟期,艺术形象达到了完美的阶段。这时期的敦煌飞天已少有印度、西域飞天的风貌,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
飞天的造型优美,她的下半身,尤其是腿部,卷裹在长裙中,无重心,无重量感,随风飘拂,强化了凌空飞舞的特点,给人们带来无穷的遐想。飞天飞舞,靠的不是翅膀,而是四肢、衣裙和飘带的凌空,具有神秘浪漫色彩;飞天,不像佛那样正襟危坐,而是利用各种动感之美来体现形体生命的活力,如身体的翻转扭曲、四肢的伸展摆动、衣裙飘带的走势,都充满了灵动的气息。
龙门石窟研究院里,就收藏着这样一件飞天!你看她发髻高耸,面部饱满秀丽,表情温柔恬静,整体姿态呈横飞状。当你欣赏到她那舞动的身体,曼妙的腰身,飘舞的披帛,轻盈的体态,妩媚飘逸洒脱自然的神情,怎能不拍案叫绝?
飞天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她不仅仅存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及敦煌石窟等众多石窟中,也存在于不少佛寺里。佛、菩萨、天王等庄严肃穆,而飞舞在他们身旁的这些飞天,却是多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两者一动一静,相得益彰。
想象一下,在石窟或寺院中,当佛开始说法,飞天便从空中散花,伎乐一边弹奏乐器,一边轻歌曼舞,使气氛森严、肃穆的佛教石窟寺院变得轻松而充满欢乐,这是何等惬意……
飞天是自由快乐的象征,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是我们民族艺术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