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口人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每天清晨,大家开始分工——女人做饭,男人上班;为保证财务公开,家里的收入和开销都记在同一个账本上,由“大家长”统一分配……说起自家的生活模式,61岁的姜刚池得意地笑道:“我们家是共同赚钱、共同消费,一家人和睦相处,很幸福。”
近日,我们来到伊川县鸣皋镇中溪村,见到了姜刚池和他的家人。
23口人的和谐之家
姜刚池一家人住在一个大院里,这个大院的布局让我们想起了《红楼梦》里的建筑格局,看似间间独立,其实彼此相通。
“看,这就是我家的房子。”姜刚池说,他家共有三栋房子,两栋旧房子并排相连。另一栋是新房,建在旧房子对面。平时,他和孩子们都住在旧房子里。
从外面看,姜家的两栋旧房子是独门独户,与普通农村住宅没有区别。但踏入院门后,我们发现里面大有“天地”:两栋房子的中间没建院墙,仅修了一条窄窄的走廊。这样,两栋看似独立的院子便通过走廊连在了一起。
两栋房子被隔成了许多小间,我们数了数,楼上楼下共有19间。
姜刚池说,他有5个子女和12个孙子、孙女,当初这样建房,是为了方便彼此照应。他和老伴的卧室面积大点儿,其他卧室大小都差不多,孩子们每人分一间。
“他们兄弟间的关系从小都好,儿媳妇们也很和睦,不搬弄是非。这么多年来,他们谁也没提过分家的事儿。所以,大家就和和气气地过了下来。”姜刚池说,前两年,他们又在老房子对面盖了新房子,等人口再增加时,他家就得往新房子里“匀人”了。
“大家长”具有绝对权威
“23口人不容易管理吧?平时,您怎样处理孩子间的矛盾和纠纷?”我们问。
“好管得很!我们家的管理制度,与咱们国家机关的组织原则是一样的——民主集中制。”姜刚池说,家里办了个电缆厂,平时,他负责给孩子们分工:老大负责生产,老二负责销售,老三负责购买原材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职责,这客观上让孩子们的关系环环相扣,形成了有机整体,缺一不可。
如果在生产上出现争议或兄弟之间在处理问题时发生分歧,姜刚池会召开“家庭会议”。(左图)大家将问题放在桌面上讨论,最后,由他来“拍板钉钉”。
“我做的决定不管对错,孩子们都没人敢反对。”姜刚池说,这样大的家庭,必须树立“大家长”的绝对“权威”才能管理好。
姜刚池的二儿子姜利生说,他们兄弟几个从小都“怕”父亲。如今,父亲年龄大了,他们更不敢惹老人家生气了。前几天,他大哥奉父亲之命买了一辆货车,但车型没按父亲的要求买,多花了几万元钱。父亲非常生气,大哥却连一句辩解的话都不敢说。后来,他们兄弟几个轮流劝说父亲,老人家才慢慢消了气。
不过,提到家事,姜刚池另有一番理论。
他说,自古都是“男主外,女主内”,他们的家事基本上都是他老伴在管。
老太太有本“糊涂账”
姜刚池的老伴具有农村劳动妇女的一切优秀品质。不仅如此,她身上还有一种“难得糊涂”的智慧。
老太太说,她负责管账,儿子们先把收入交给她,然后再从她那儿领钱。生活中的一切消费都从“公用账户”里出,比如孙子、孙女的学费、医疗费等。此外,她每年给每个儿子1万元零花钱,按劳给儿媳妇发工资。
“人的能力有大小,有的儿媳在厂里帮忙,我就按月给她发工资;有的儿媳在家里做饭,我就按时给点零花钱。大家都是一家人,给多给少都不计较。”老太太说,虽然她负责记账,但也只是大致记一下出了多少钱,从来没认真计算过。比如买菜给儿媳妇50元,买菜时用了多少钱,还剩下多少钱,她从来不过问,也不记录,找的零钱也不要回。
“其实,管理一个大家庭,除了一碗水端平外,就是不能太较真。否则,家就不像个家了。”姜刚池的老伴笑着说。
老太太的这笔“糊涂账”,倒让这个家在秩序中多了一分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