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日晨,大学生们(穿红衣者)在投递中心工作。 |
|
5名在校大学生,为了锻炼自己的生存能力,每人身揣10元钱从郑州来到洛阳,要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中生活5天,还要挣得返程的路费——这些“90后”的孩子们,生平第一次面对“如何靠双手求得生存”这一有些残酷的问题。
昨天体验到了第4天,面对记者他们自评“做得还行”。
清晨送报,挣得一顿早餐
涧西区14号街坊、34号街坊、嵩山路沿线的本报的读者们,当你们拿到今天的报纸时,它还带着谢意:这谢意来自7月16日为您送报的两名大学生。
16日6时30分,武桐、白宝琳两名郑州高校的大一学生,和洛阳日报社珠江路发行中心的投递员们一起在紧张地搬报纸、套报纸。动作虽还不熟练,两人却干得极为认真:这能挣来一顿早餐的活儿,来得不易。
13日,两人和另外3名同伴一起乘车从郑州来到洛阳:身上只带手机、生活用品、换洗衣服和10元钱——不能带银行卡,不能向亲友求助,要在洛阳市区生活5天。
虽然几名男生当天便在一家豆浆店找到干促销的工作,但因为店中需要的人手有限,路凯、武桐和白宝琳几人又相继被辞掉。无钱住店,几人不得不睡在医院走廊,甚至露宿。
昨日,推起自行车上路送报的两人满心欢喜:送完了报,能有10元钱收入。
坚持,迎来机会
大一女生宁潇洒是5名体验者中唯一的女生。她说自己“运气比较好,这几天吃的也比较饱”。
刚到洛阳,宁潇洒便直奔广州市场步行街找活儿干。她认为这里小吃店多,总是需要人手的。虽然告诉店家“只要管吃住,不要工资”,在跑了十几家店后,她仍然没找到活干。
碰壁后,宁潇洒稍改策略:先干活,再求人家让自己留下。在用拖把将厨房地面拖得干干净净后,太原路一家茶艺店的老板娘录用她做清洁工作。
除了茶艺店,她还在附近的山东路上的一家早餐店里找到了另一份工作。自凌晨至早餐时间结束,宁潇洒负责收碗筷、扫地、擦桌等杂活。她说自己的经验是:“放下大学生的架子、面子和不值钱的自尊,才能找到工作生存下去!”
“带来的10块钱没动,又挣了10块钱。”宁潇洒告诉我们,17日体验活动的最后一天,她还可以获得百余元的收入:3天早餐店工作50元工钱,5天茶艺店工作的酬劳应该也不错……
而她的几名伙伴,有的在豆腐店干活,有的仍在做促销,都没有闲着。
非劳动所得,不能要
求职屡屡受挫,让来自郑州5所不同高校的大学生们感觉“这一天简直能有一年的感触和收获”。
瘦小的宁潇洒说自己来洛阳后偷偷哭了好几回,哭得最凶的那次是在接到父亲的电话后。一开始,父母并不支持她参加此次活动,见女儿决心很大,父母便开始加以支持和鼓励,这给了她很大勇气。
“茶艺店的同事都要资助我,我很感动,可不能要。”宁潇洒说。同事们又出了主意:你帮我们洗一件衣服,给你10块。宁潇洒不干:衣服我洗,钱不拿。干完活儿,她还义务帮老板娘上初二的女儿芳芳补习功课。昨日一大早,芳芳也坚持要随着两名男生送报,“自己动手挣点钱帮姐姐”。
几天的艰苦生活中,5名同伴不断相互鼓励。武桐的话字字有力:“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再咬牙向前迈一步,也许就是胜利。”
今天,是5名大学生在洛阳的最后一天,傍晚他们将乘车返郑。偶然在“找活儿挣钱”时不得不表明自己的身份,让大家感觉有些遗憾,但毕竟“都找到了工作,也没有饿肚子”——他们对自己评价“做得还行”。 (记者 陈曦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