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戚帅华
摄 | |
本报讯 (记者 戚帅华)
对于身份证,大家是再熟悉不过了。可是,你见过民国时期的身份证吗?18日下午,我们就在市民李锐家中,见到了一张“中华民国国民身份证”(如图)。
这是一张1947年发放的身份证,发证机关为河南省洛阳县政府,身份证的主人是洛阳县望朝岭村女性村民李秦氏。
此证为纸制,共分四页,除了持证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基本信息外,还有本籍、寄籍、教育程度、职业、公职候选人资格、公民资格、家属、役历及注意事项等,内容详尽,并且还特别把家属的姓名及其关系也一一记录在身份证上,基本上相当于现在的户口簿。
李先生说,这张身份证是他曾祖母的,随着祖辈去世,这张身份证被奶奶收藏了下来,多年来虽数次搬迁,这张身份证却一直没有丢。7年前,李先生整理奶奶的遗物时找到了它。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身份证还采用了指纹描绘技术。“指纹符号”一栏特别注明“无像片及未实施指纹区域暂填箕斗”。
据市民俗博物馆的负责人介绍,以前人们将指纹分为“箕”纹和“斗”纹两类,填证时,要将持证人的十个手指一一看过,“斗”纹填“〇”,“箕”纹填“×”,以起到防伪作用。这名负责人说,这张“中华民国国民身份证”对研究民国时期的户籍人口管理制度的演变很有帮助。
(线索提供者 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