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生在甘棠驿遇见了一位白衣老人,老人给他讲了一件奇怪的事…… |
|
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有一姓许的孝廉赴京赶考,落第东归经过宜阳,宿于甘棠驿馆,邂逅一位白衣老人。老人说他刚路过喷玉泉,见到了文宗时被杀的四位宰相……
白天见鬼!由此牵出一段扑朔迷案。
本报记者 孙钦良/文 李玉明/图
地域文化中多有灵异事件,宜阳县也不例外,早在晚唐,这里便发生过灵异事件,还牵出了两个地点。
一千多年前,宜阳甘棠驿出现过“活见鬼”的事件,这不是宜阳人的杜撰,而是唐传奇《纂异记》里记述的故事
第一个地点,名叫甘棠驿,西去洛阳不远。现在若去那里,沿郑卢路行车半小时就到了,路北侧的甘棠寨村,便是甘棠驿的旧址。
民间故事里,有一类被称做是“活见鬼”的灵异事件,从科学角度讲,完全是无稽之谈,但老百姓说起来,往往有鼻子有眼儿。一千多年前,甘棠驿就发生过这种事,这不是宜阳人的杜撰,而是唐传奇《纂异记》里记述的故事。《纂异记》记载,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有一位姓许的孝廉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上,落第东归途中,路过寿安县(宜阳县),便住在了甘棠驿馆。
在这里,他遇见了一个一身白衣的老人,老人对许生说:“我刚才碰到一个奇怪的事,我从喷玉泉旁经过,遇见四位先生在那里会诗,四位先生中,有少年神貌扬扬者,有短小器宇落落者,有长大少髭髯者,有清瘦言语及瞻视疾速者,皆金紫,坐于泉之北矶吟诗......这四人举止不凡,我觉得很奇怪,就走了过去,其中一人好像认得我,就埋怨我说,玉川,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晚?我只好说,我去长安考试归来,要回东都洛阳去,在甘棠驿馆舍投宿,见馆西厢房的墙壁上题有一首诗,没有署名,看诗意似乎和在座的几位先生有关,便在那里琢磨,耽误了一点时间。那四人便问,你看到了什么诗?说来听听!我便为其复述甘棠驿馆所见之诗。不料那四人听后,一起掩面痛哭起来,随后他们开始追忆往事,并各自赋诗一首,写好之后高声吟咏,音调十分哀怨,在山谷中久久回荡,最后,他们在一片悲凉的气氛中各自散去了……”
许生听后,一头雾水。
我们看了上面的故事,也感到扑朔迷离——那四个人是谁?怎么那么怪异?实际上,那四人都是鬼魂,而白衣老人则是茶仙……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且看下文——
故事中那位被人唤做“玉川”的白衣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唐代有名的茶仙卢仝
要想看明白上面的故事,必须再交代宜阳的另一个地方。
白衣老人提到的那个喷玉泉,就在宜阳城东十余里的地方,那里有一南北走向的“之”字形山谷,大家称之为“龙王冲”。龙王冲内,怪石嶙峋,林木葱茏,入谷三里许,峰回路断,三面峭绝,正南方金牙山壑口处,瀑布奔流而下,飞珠溅玉,直落深潭,潭水碧绿如玉,广约亩许,名为喷玉泉,曾被冠以“龙湫喷玉”的雅号,为宜阳古八景之一。自古,这里便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白居易、司马光都曾到此并留下诗篇。
故事中出现的那位被人唤做“玉川”的白衣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唐代有名的茶仙卢仝。卢仝自号玉川子,祖籍范阳,生于济源,常年居住在洛阳,是“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唐才子传》中说他“家甚贫,惟图书堆积”,喜欢喝茶,不喜欢做官,过着清贫不改其乐的生活。他在洛阳居住时,家中仅有破屋几间,佣人两个,佣人中一个长着长长的胡须,从不裹头;一个常年光着脚丫,从不穿鞋。你想啊,连佣人都不想被冠履束缚,那卢仝就更自由了。
后来朝廷知道卢仝乃高士,于是备了礼,下了聘书,请他到朝廷担任谏议大夫,正四品,薪水不低,但他没有接受。当时的河南令韩愈知道此事后,非常敬佩卢仝,经常请他一起吟诗品茶。
文人吟诗,是能吟出文字狱的,文人品茶,也能品出火药味。文人品茶时,要品评人物,还要议论时政,这就难免擦枪走火,发表了反动言论,这便是罪状了。
这个卢仝也不例外。有一回碰上月蚀,他很有感触,于是借着天空景象赋了一首《月蚀诗》,讽刺把持朝政的宦官,骂奸臣把月亮都蚀掉了。韩愈看后,大为赞赏。
但宦官不赞赏,那些宦官看到后,对卢仝怀恨在心,虽当时没有难为他,但就此埋下仇恨。后来发生“甘露之变”,本跟卢仝一点关系也没有,但宦官捎带着把他也杀了。
那么,“甘露之变” 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甘露四相”指的是李训、舒元舆、王涯、贾餗(sù),他们四个是怎样被杀的呢
原来到了晚唐时期,朝政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宦官专权很厉害。待到宦官王守澄、陈弘志把持朝政时,宦官集团的势力就更加强大了,他们稍不如意,即使被他们拥立的皇帝,也难逃被杀、被废的命运,顺宗之后的宪宗、敬宗都被他们毒死了。
公元827年,唐文宗李昂上台了,他也是被宦官搞平衡“搞”到龙椅上的,但他是个有头脑的人,看到宪宗以来,宦官竟能操纵皇帝,说废就废,说换就换,他就很提防宦官,常思“尽除之”,以绝后患。
后来,他重用四个有革新思想的人,就是前边提到的“甘露四相”,这四人对宦官都很痛恨,尤其是李训,很早就看懂了唐文宗的心思,决心帮皇上除掉宦官集团。文宗太和(亦称“大和”)九年(公元835年),李训暗中联合凤翔节度使郑注、御史中丞同平章事舒元舆、司空王涯、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贾餗,研究了一个诛杀宦官的方案。
方案的具体步骤是,让金吾大将军韩约向皇帝报告,就说左金吾卫院内有棵石榴树,最近一到夜里,满树都降甘露,这是一种不常见的现象,肯定是天降祥瑞,是个好兆头,请皇上亲往观看,礼拜上天,以昌国运。而皇帝呢,自然要先派宦官去查看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这些先去的宦官,都被列入诛杀的名单,早有伏兵在那里等着呢。
应该说,李训等人在文宗支持下策划的这个方案,锋芒直指为非作歹的宦官集团,出发点是好的,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但由于缺乏严密的组织,事变之初即被扼杀在襁褓之中,最后全盘皆输,连皇上也给搭进去了。
失败的原因,在于细节上的纰漏——风吹幕动,伏兵暴露,被宦官察觉了
话说文宗太和九年(公元835年)这一天,唐文宗按照事先的计划在紫宸殿举行早朝,一帮大臣和宦官也都在。这时,金吾大将军韩约兴冲冲地来报告,左金吾卫院内石榴树上降甘露了!宰相李训借机对皇上说,这是天降祥瑞,大唐要振兴了,皇上还是去看看吧。
皇帝说我正忙着呐,你们这些中书省、门下省的官吏先去查看一下!这帮人就去了。这些人都是些文官,闻不到肃杀之气,看了看就回来了,有的说是真的,有的说不太像。
皇上就又命神策军中尉宦官仇士良,带着所有宦官一起前去看个究竟,看完立马回报,以确定是否亲往。这回是要大开杀戒了——左金吾卫院内那些早已埋伏好的刀斧手,一看宦官们都来了,个个精神抖擞,人人摩拳擦掌,纷纷动作起来,这样气氛就不对了。仇士良鼻子很灵,首先感到不对劲儿,就很注意观察,结果发现风吹幕起,暗处似有伏兵;再观察,和他一起前来的韩约,变色流汗,更觉有鬼,于是大喊一声,宦官醒悟,纷纷夺路跑回大殿,挟持了唐文宗。
这真是出乎意料,瞬间局面大变!韩约、李训只好将计就计,双方杀将起来,结果宦官人众,先打伤了李训,又掳走了文宗。真不知李训安排的那些伏兵都是些什么货色,竟被宦官组织的五百禁军打败,人家乘胜追杀,使诛灭宦官的“甘露之变”变成了诛灭“甘露四相”的惨案。
后果很严重!一千多名忠于皇帝的文武官员被杀,李训、韩约、王涯、舒元舆、贾餗、郑注都在其中,而那个“
茶仙加诗人”的卢仝,本来与这件事情毫不相干,但他很倒霉,那天正好在王涯书馆中吃茶,吃完茶,天色已晚,就和王涯住在一处了,结果官兵来捕杀王涯,正好撞上卢仝,就一起给杀了。
《唐才子传》卷五这样描述当时情景:“及祸起,仝(卢仝)偶与诸客会食涯书馆中,因留宿,吏卒掩捕,仝曰‘我卢山人(在野之人)也,于众无怨,何罪之有?’吏曰‘既云山人,来宰相宅,容非罪乎?’竟同甘露之祸。”
唉,你看这事给弄得!王涯被杀,不冤;卢仝被杀,太冤!所以他死掉后,就化作冤魂,大白天出现在宜阳,出现在甘棠驿馆,遇到了科举落第的许生,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哎呀!这时我们才明白,许生遇到的这位白衣老人卢仝,竟然是一个鬼魂,而那四位在喷玉泉吟诗的先生,也都早已作古,他们的冤魂不散,他们的壮志未酬,他们会聚在宜阳龙王冲,怨气冲天,同时还要借一个落第书生的口,重述这场惊心动魄的事变。
呜呼!自古举事者,有胜有败,而且失败者居多。唐有李训、王涯,拉着唐文宗搞“甘露之变”,清末有康有为、谭嗣同拉着光绪帝搞“戊戌变法”,都失败了,都连累了皇帝——这次事变后,宦官更加盛气凌人,对皇帝很不礼貌,常常出言不逊,文宗羞惧难当,从此不再作声。史官叹曰,文宗既受制于宦官,又受制于朋党,还受制于藩镇,所以30多岁便抑郁而终了。
《纂异记》中所述的喷玉泉冥诗会,发生在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此时距“甘露四相”被害已过去了6年,唐人为啥还要杜撰“甘露四相”在喷玉泉举行诗会的故事呢?原来《王涯传》中记载,宰相王涯在喷玉泉建有别墅,和他关系较好的李训,早年曾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舒元舆任著作郎,也分司东都。“甘露之变”的几个主要人物,都在东都洛阳任职或停留,还有那位茶仙卢仝,更是长居洛阳,所以才有了此等妙思巧构。
《纂异记》属小说家言,写法荒诞,鬼魂怎能显影聚会?不过借此回顾刀光剑影,怀念“甘露四相”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