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20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错金银铜鼎 华美典雅
玻璃宝瓶 丝路见证
厝火积薪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8 月 5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玻璃宝瓶 丝路见证
  文物名称:玻璃瓶    时    代:唐代

  尺    寸:高10.8厘米 口径3厘米 腹径11.5厘米 重145克

  收藏单位:洛阳市博物馆

  3000多年前,一艘欧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满载着晶体矿物“天然苏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了。

  船员们纷纷登上沙滩,有的船员还抬来大锅,搬来木柴,用几块“天然苏打”作为大锅的支架,在沙滩上做起饭来。

  船员们吃完饭,潮水开始上涨了。大家收拾行囊准备离开时,突然有人高喊:“快来看!地上有东西闪闪发亮!”船员们把那些闪烁着光芒的东西带到船上仔细研究起来,他们发现,这些亮晶晶的东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熔化的天然苏打。

  原来,这些闪闪发光的东西,就是他们做饭时用的天然苏打,苏打在高温环境下,与沙滩上的石英砂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晶体——这就是最早的玻璃!后来,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和在一起,用一种特制的炉子熔化,制成了玻璃球,这让他们发了一笔大财。

  直到1291年,玻璃还是一种非常昂贵的奢侈品。当时,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为了不让技术流失,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进行生产,一生都不准离开孤岛。

  其实,中国人很早就开始制造玻璃了,只是我们的玻璃没有人家的那么晶莹剔透。中国古代的玻璃制作工艺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西周至春秋时期,玻璃制品主要有珠、管、剑饰等;战国至西汉时期,玻璃器具已脱离原始状态,有了玻璃璧、耳珰、玻璃耳杯、盘、碗等;唐宋元代时期,除生产铅钡玻璃外,还有从伊朗高原传入钠钙玻璃;明清时期,主要有玻璃瓶、罐、缠丝玻璃及鼻烟壶等。

  “国产”玻璃主要是铅钡玻璃,烧成温度较低,易碎、不耐高温、透明度差、不适应骤冷骤热,只适合加工成各种装饰品、礼器和随葬品等。因为技术不成熟,所以,中国的玻璃大多从国外进口。

  1970年6月,洛阳关林18号唐墓出土的这件玻璃瓶,就是唐朝的“舶来品”,它与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圈纹玻璃碗一样,是当时的唐人从伊朗高原进口的,也是丝绸之路繁荣的重要见证。

  这件玻璃宝瓶,小口,圆唇,束直颈,扁圆形腹,平底内凹。玻璃表面有一层锈蚀薄膜,显现出与玻璃相一致的平行波纹,十分精美。

  在唐朝,强盛的国力使得玻璃这种奢侈品在贵族圈内十分盛行。唐代的玻璃器皿数量大、器型种类多,主要为一些陈设品和生活用品,如瓶、杯子等。这一时期,中亚、西亚的玻璃器皿大量输入中国,又经中国传往日本、朝鲜。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