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楼市新房成交量连续上升的红火势头,在今年7月份戛然而止。最新数据显示,30个典型城市7月商品住宅总成交面积环比下跌4%,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4个一线城市则首次出现月成交量全线下跌。
7月住宅市场 呈现“量跌价升”现象
据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统计,7月北京期房商品住宅的销量为12840套,剔除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商品住宅签约套数为10862套,日均约350套,较6月的日均385套下跌9.1%;
与北京的情况相同,数据显示,上海7月全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94万平方米,相比上月减少了5.37%;成交量从2009年开始持续了6个月的上涨后,首次出现下跌。7月上海商品住宅成交均价达到15770元/平方米,环比上涨了1.58%,为3月份以来连续第5个月上涨。
深圳市国土房产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7月,深圳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54.83万平方米,环比6月份下降17.4%。深圳商品住宅均价16080元/平方米,环比上涨8.47%。到7月最后一周,深圳一手房成交均价重回2万元大关,创下今年以来新高。
据监测阳光家缘(广州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官方网站)显示,7月广州网上签约售楼数共计6653套,比6月网上签约10502套大幅下降36.6%。只有5月成交量的一半。
这一现象,在8月刚刚过去的一周里,依旧在不少城市持续。
“刚需”淡出楼市 商业地产开始复苏
值得注意的是,从以上的数据来看,成交量下来了,价格却持续上涨。据报道,上个月在中国指数研究院重点监测的10个城市中,除重庆外,四大一线城市及杭州、天津、武汉等城市的住宅成交均价也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在流动性过剩及对将来通货膨胀的担忧下,各地投资投机需求增多,价格加速上涨,刚性需求逐渐被逐出楼市。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前楼市的主流价格已经完全超过了刚性需求的购买力,甚至,将改善性需求也排除在外。这一轮刺激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拉动内需的动力已然消失,而靠信贷和投机支撑的楼市蕴含泡沫和风险。
与此同时,从最近几个月来看,商业地产却隐现出部分回暖迹象。2008年领跌的深圳写字楼市场率先复苏,今年连续4个月租金出现明显反弹。
分析师认为,随着宏观经济出现企稳回升态势,经济活跃度增加,商业地产市场复苏基础逐渐形成。
另外,政策面暖风也有望助推商业地产复苏。据报道,保监会《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的细则》有望在10月1日前后正式出台,将允许保险机构购买自用办公楼、投资廉租房、养老实体和商业物业等。业内人士表示,细则如能顺利实施,将扩大流入房地产市场的货币资本,促进写字楼市场等商业地产的整体回暖。
(霍媛媛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