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8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4638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674元,增长12.9%,同比回落5.1个百分点。 (中新社发) |
|
“上半年全国职工工资、城乡居民收入数据发布后,社会上对其增速高于经济增速提出了质疑。国家统计局6日就此召开通气会,局长马建堂和三位专业司司长进行了详细解释。
马建堂说,国家统计局对于社会上的评论和质疑,都会认真听取,其中言之有理的都会虚心接受,对于大家希望知道更多的愿意进一步说明。国家统计局始终把舆论、媒体的监督批评作为推动统计工作前进、提高数据质量的动力。”
职工工资增幅9年来最低 教师等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增长较快
统计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4638元,同比增长12.9%。
国家统计局人口就业司司长冯乃林指出,上半年职工工资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5.1个百分点,为2001年以来最低,说明工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由于工资增长的刚性和工资发放的滞后性,造成了工资增长并不像其他经济指标那样迅速下降。”冯乃林说。
上半年教师等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增速快于企业。冯乃林介绍,教师工资水平不得低于当地同级别公务员工资的政策出台后,上半年教育行业平均工资增长了16.1%。
数据显示,上半年机关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增幅为15.1%,事业单位增幅为14.7%。冯乃林指出,政策因素是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增长的主要原因。
按照国家关于“事业单位从2008年5月起兑现绩效工资,从2006年7月1日补发”的有关规定,各地一般从去年底或今年初落实,大量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和中小学教师陆续增加、补发工资,从而带动工资较快增长。同时,从前年开始的规范津贴、补贴的工资改革,各地市县真正落实到位也一般是在去年下半年或今年上半年。
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上半年同比增长11.9%,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就业人数较多的制造业,平均工资的增速只有8.8%。
政策性增资和转移支付等增加了城镇居民收入 不能简单与个税增幅对比
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856元,同比增长9.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4.6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魏贵祥说,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增幅是近6年来最低的,这反映了国际金融危机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冲击。
占城镇居民收入主体的工资性收入上半年人均6394元,增长11.1%。这主要是政策性增资引起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改革正在逐步落实到位。
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2273元,同比增长16%;其占总收入的比重比去年同期上升了0.9个百分点,达到23.5%。
根据中央安排,从今年元旦起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全国人均增加110元。全国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和养老金出现较快增长,上半年人均增长了15.5%。
随着政府转移性支付力度的加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部分地区还提高了社保标准。上半年,城镇居民社会救济收入和最低生活保障收入都增长了20%以上。受股市、楼市回暖支撑,上半年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了9.1%,增速平稳。
对于社会上对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于个人所得税增速的质疑,魏贵祥说,不能简单进行对比。因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了,国家对存款利息所得和个人投资者取得的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利息所得暂免个人所得税,转移性收入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一些低收入居民即使收入较大幅度增加仍在起征点以下。
“这些因素虽然减少了或不增加国家个税收入,但却恰恰提高了城镇居民收入,这也是中央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大民生政策力度的体现。”魏贵祥说。
中央惠农利农政策支撑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农民收入数据与相关数据匹配
上半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733元,同比增长8.1%。
“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与其他相关数据是匹配的。”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张淑英详细分析了8.1%增速的由来。
事实上,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大幅回落,同比减缓11.7个百分点,增速为近6年来最低。这种情况下,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受益于中央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加大了惠农利农政策力度。
据张淑英介绍,上半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8.4%,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5.5%,财产性现金收入增长9.9%,转移性现金收入增长31.4%。
上半年,中央及各地加大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的投资力度,拉动了本地务工及外出务工形势的逐步好转。同时,受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的影响,农民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收入增长21.4%。
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转移性收入增幅非常明显。对此,张淑英介绍说,这是因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继续加大和提前到位,粮食直补、报销医疗费、领取最低生活保障等增加明显。
考虑到农民人均消费支出、扶贫重点县农民人均收入两项数据不存在主观抬高的动机,张淑英还将农民收入数据与这两项数据进行了对照。上半年,前两项数据分别增长10%和9.3%,均高于农民收入增速,验证了后者的可信性。
不断扩大统计覆盖范围 努力提高数据质量
工资收入人们都有切身感受,工资收入统计的准确性和公信力,关系到中国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公信力。在通气会上,国家统计局三位专业司司长都谈到了下一步改进工资收入统计的措施。
冯乃林坦承,我国城镇单位职工工资统计范围过窄,存在缺陷。全国大约有3亿在城镇就业的人口,目前的工资统计只涵盖了约1.3亿,还有6000多万私营企业职工、5000多万个体工商户和一些灵活就业人员都没有涵盖在内。
冯乃林说,国家统计局对城镇私营单位工资统计开展了试点,去年的私营单位职工工资数据已经有了初步结果。由于平均工资是社会保障和国家赔偿等政策的依据,目前国家统计局正在就私营单位工资数据的使用和公布问题,和有关部委协商。
冯乃林介绍,职工工资统计将进一步加强数据源头质量控制,指导、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和完善工资统计台账;更多采用网上直报技术,减少中间环节;加强对基层数据的审核,发现问题返回重报。
对于社会上公布工资“中位数”和“众数”,公布按照岗位、职业分组的工资数据的呼吁,冯乃林说,按照现行统计方法,工资统计是单位的工资总数除以职工人数得出的,没有按岗位统计,也没有每个人的工资数据,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城乡居民收入目前采取的是抽样调查的办法。魏贵祥说,下一步将建立城镇居民收入数据检查常规化制度。每季度数据汇总后,国家统计局将组成检查组,对数据变动异常的市县进行检查评估;将推动基层调查户用手机或计算机记账,实现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标准化。
张淑英说,下一步将加强对农村住户样本网点的监管工作;要求省级调查总队加大对原始调查结果的审核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民收入等数据评估办法,加大数据逻辑性、协调性的评估,以客观反映农民增收形势。(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