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艰难而幸福的一家。记者 光辉 见习记者 郭抗抗 摄 |
|
道南路北侧两条铁路之间有两排平房,没有门牌号,平房中间有条臭水沟,两侧堆满了生活垃圾。这个地方被附近居民形象地称为“铁路岛”。
8月1日上午,天气闷热。一阵爽朗的笑声从 “铁路岛”一间小平房内传出。平房的主人叫赵铁军,一名腿有残疾的汉子,这会儿正与妻子李芳珍一起给3岁多的女儿响响(化名)上一堂特殊的功课——教孩子学发音。
“呀呀”欢歌
当女儿发出微弱的似“爸”似“波”的声音时,赵铁军响亮地答应着,黑瘦的脸上满是笑意。
这几天,赵铁军的宝贝女儿终于能喊出“爸”了,尽管还不是很清晰,尽管与正常孩子相比发音晚了些,但还是喊得赵铁军心花怒放。这一声,他盼了3年啊!
噩梦袭来
今年39岁的赵铁军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落下严重肢残,至今无法正常行走。2000年,赵铁军有了自己的小家庭。闲暇时,赵铁军练起了轮椅篮球。他能吃苦,打球水平突飞猛进,被省轮椅篮球队相中,成为一名主力中锋。
2006年,响响出生了,然而命运似乎又一次与赵铁军开了个玩笑。响响半岁时,赵铁军夫妇带着她去医院做常规检查,诊断结果让他们如同挨了一记闷棍——女儿脑瘫。
2006年,赵铁军夫妇带着1万多元积蓄去了郑州,在一家医院开始给响响做康复治疗。这点儿积蓄只是杯水车薪,后来,他回到洛阳筹钱,妻子带着响响在郑州继续治疗。
张永峰是我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康复治疗师,一直免费为响响做康复治疗。提起2006年,他说:“当时老赵为了给响响看病,去给一家小厂砸铁皮。他腿不方便,就扶着一个凳子吃力地砸,一天干12个小时。他是在用自己的血汗给响响筹钱啊!老赵这人,钢钢的!”
父爱如山
现在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就是赵铁军每晚在家附近给人看大门的600多元工资和低保金,响响每月1000多元的药费成了这个家庭的最大开支。现在正是响响长身体的时候,他和爱人都尽力节衣缩食,要让孩子健康成长。
赵铁军每个星期都会给响响买条小鲫鱼,熬一大茶缸鱼汤,给女儿炒菜时放一点儿。我们在屋外看到,路边的许多野菜都被掐去了尖儿,李芳珍说这是灰菜,随便掐一把炒炒,凑合着吃顿饭。
精神鼓舞
6月10日,赵铁军代表河南省轮椅篮球队去北京参加了10天的“轮椅夏令营”训练。当时在残奥中心训练的赵铁军,在一个走廊里见到了张海迪。
张海迪得知赵铁军是河南人,立即用河南话问他是不是洛阳的、工作是否稳定、家庭生活怎么样、有困难没有。前几个问题,赵铁军都回答了,对最后一个问题,他毫不犹豫地说“一切都好”。
听到赵铁军的回答,海迪大姐鼓励中透着赞许地说:“残疾人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不要害怕困难,要克服困难,要有吃苦精神。”
“当时你为什么没有把响响的事情告诉海迪大姐呢?”我们问道。
“残疾人哪有不困难的!”赵铁军说,海迪大姐这番话对他鼓励很大。虽然自己有困难,可是社会并没有忘记他们。当响响需要矫正鞋时,市面上近千元的价格让他望而却步,白马集团医院的一位矫形师免费为响响做了一双;市残联联系到省康复中心,为响响免费做了一年的康复治疗;社区工作人员经常到赵铁军家看望,给了他们很多帮助……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私爱,社会对我们的爱却是大爱。等响响康复后,我也要帮助别人。”赵铁军看着我们,一字一句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