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0版:60周年见证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建武汉长江大桥,我抬过石子
沧桑亲历
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9 年 8 月 11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建武汉长江大桥,我抬过石子
记者 程奇 实习生 芦夏 /文 记者 陈占举 /图
  刘正仁讲述当年到大桥建设工地参加义务劳动的情景。
  60年,共和国沧桑巨变,大事迭现。如果您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60年大庆油田开始全面开发,1960年3月中国登山队首次在世界登山史上从北坡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等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或见证者,并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请拨打联系电话66778866,或联系记者程奇(13837962022)、 陈占举(13937967110)。

  

  “‘到大桥建设工地参加义务劳动’,是风靡一时的‘流行语’”

  “武汉长江大桥建设时,我正好在武汉当兵。那个时候,‘到大桥建设工地参加义务劳动’,是风靡一时的‘流行语’,我自然也不能‘免俗’!”8日,74岁的老兵刘正仁谈起武汉长江大桥,顿时神采飞扬,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

  刘正仁是解放军150医院的退休工人。1955年,新中国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动员大家争当第一批义务兵。当时还是济源一农村青年的刘正仁站出来报名参军。“我父亲是八路军,在战场上和日本兵遭遇,身中数弹牺牲,死的时候可惨了。我当兵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在战场上为父亲报仇!”身为烈属的刘正仁“语出惊人”。

  根据上级安排,刘正仁来到武汉军区某汽车连服役。刘正仁没有想到,他没有一圆“打仗报仇”的梦想,却意外地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建设武汉长江大桥,在当时的武汉,可是一件大事,机关、企业、学校、街道,每个单位都积极组织人员到大桥建设工地参加义务劳动。”刘正仁回忆说,“我们连也进行动员,我和战士们争着报名,每个人都怕举手举慢了——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是那个时代人们的信念。”

  “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让我一下子热血沸腾”

  参加义务劳动的时间,一般是在星期天。“第一次参加义务劳动,具体什么时间我记不得了,只记得那时穿着单衣,几十个战士唱着歌,一路步行,来到大坝上。”刘正仁说。离建设工地还有一段距离,刘正仁就清晰地听到雄壮有力的号子声,“同志们加把劲儿呀,哎嗨呀……”对当时的人来说,这句劳动号子太熟悉不过了,不用看,就知道是建设工人正在打夯。

  工地上,到处红旗招展,白色、红色的标语迎风飘扬。工地上,有人用镢头刨土,有人抬石头,有人打夯,有人抬器材,人山人海,个个干得热火朝天,让刘正仁一下子热血沸腾。

  他回忆说,当时大桥建设工地除了三五台挖掘机、卡车外,几乎没有别的机械设备,绝大部分建设项目要靠建设者的双手。第一次去的时候,长江大桥的8个巨型桥墩,有的刚刚露出水面,有的已出水两人多高。“之后,每次到江边义务劳动,都能看到大桥在一点点地‘长’,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刘正仁说。

  “抬石子时,我们都是一路小跑”

  上级分给刘正仁所在汽车连的劳动任务,是搬运铺设铁轨的枕木、石子。当时,大坝边的枕木、石子堆积如山,刘正仁和战友们要把这些材料用人力运到江边。

  刘正仁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战士们两人一组,用箩筐抬石子。“战士们的劳动热情一个比一个高,五六十公斤重的石子筐,我们抬起来都是一路小跑。”刘正仁笑道,“那时我们都年轻,又争着‘表现’,抬着沉重的石子筐跑着不说,还和其他组竞赛,看谁抬得多、抬得快!”

  一般来说,两名战士,一个上午就能抬近百筐石子。“那时的义务劳动非常纯粹,我们都自带水和干粮,饿了渴了,就啃点馒头、喝点水,吃顿饭用不了10分钟时间,然后就抬着箩筐冲过去,接着干。我是农村兵,在家习惯肩扛手提,不算太难受。不少城市兵,肩膀都肿起老高,晚上睡觉时还在呻吟。”刘正仁说,“但到下次义务劳动时,没一个人退缩,还是争着报名。作为参加大桥建设的人,我们的辛苦程度轻多了,最苦最累的,是在水中建设8个桥墩的工人们,有不少人牺牲了。”

  刘正仁说:“在武汉10年,我经常到黄鹤楼附近的建桥烈士纪念碑参观,每次看到那一长串在桥墩建设中牺牲的工人的名字,都唏嘘不已。”

  “当年大桥建设者忘我奉献的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武汉长江大桥凭借过硬的工程质量和一流的荷载能力,经历了52年风吹雨打和大水考验,牢固如初。现在,大桥平均每分钟有60多辆汽车经过,每6分钟有一列火车通过……

  1957年10月15日上午10时,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建成并举行通车典礼,这在当时可是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武汉人民兴奋得像过年,大家都穿着节日盛装,争先恐后来到大桥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据亲历者回忆,通车仪式当天,由于上桥市民太多,还闹出过一场虚惊。15日下午3时许,武汉长江大桥对市民开放,3万多名身穿节日盛装的市民,浩浩荡荡地向大桥进发。突然间,大桥开始出现晃动,人们随之骚动,一时间谣言四起。这一意外事件,甚至惊动了主持大桥通车典礼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他立即让桥梁管理处通知大桥局专家进行现场检测,专家认为产生晃动的原因主要是人太多,产生了共振,这是正常情况,李富春这才放心。

  事实证明,当时的武汉市民的确是虚惊一场。50多年来,有关部门多次对武汉长江大桥进行高科技检测,结果均表明:全桥无变位下沉,桥墩可承受6万吨压力,可抵御每秒10万立方米流量、5米流速的洪水,可抗8级以下地震和强力冲撞。“武汉长江大桥,早已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丰碑。”刘正仁说,“当年大桥建设者忘我奉献的精神,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仍然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