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21版:60周年见证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千人庆祝大会,我在墙外巡逻
建国时刻
洛阳网广告
登顶珠峰壮举,俺全程参与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09 年 8 月 12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登顶珠峰壮举,俺全程参与
记者 程奇 实习生 芦夏/文 陈占举/图
  庞同义为我们讲述当年的经历。
庞同义(左)在“大本营”里和同事一起工作。(陈占举翻拍)
  60年,共和国沧桑巨变,大事迭现。如果您是1960年大庆油田开始全面开发、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1969年中苏边境珍宝岛冲突、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74年西沙海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或见证者,并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请拨打电话66778866或联系记者程奇(13837962022)、 陈占举(13937967110)。

  

  骄傲:登顶珠峰壮举,俺全程参与

  “中国人首次登顶珠峰,我就是登山队成员之一!这一重大事件,从头到尾我都参与了,当时我在‘大本营’工作,负责给登山队发电、供电。”9日,市公路局退休干部庞同义激动地向记者讲述了1960年登顶珠峰这一盛事。

  庞同义老人今年73岁,老家在瀍河北窑。1956年,他光荣入伍,1957年到了拉萨,在西藏军区某通讯教导团成为一名电工。

  1958年10月,刚从西藏皮康剿匪回来,庞同义就接到部队首长的命令:到拉萨宾馆参加中国登山勘察队,为攀登珠峰提供发电、供电服务。

  “攀登珠峰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庞同义说,1958年,中苏登山队队员来到珠穆朗玛峰脚下,勘察登山路线,是确保登顶成功的基础。

  据庞同义回忆,原定的登顶时间是1959年,可以“为国庆十周年献礼”。上级对登山勘察非常重视,中央气象局派来气象专家,西藏工作委员会派来译电员,西藏军区提供后勤支持,北京还派来两名高级厨师,共有40多人。原西藏地方政府也给登山队提供“巴适”(藏语,即“介绍信”)。

  勘察:拨开鸟群开路,班禅派警卫保护

  庞同义说,登山勘察队内有3名前苏联人,分别是别列茨基、菲利蒙诺夫和科维尔科夫。这3人都是前苏联的“功勋登山队员”,身体很棒。在雪山上,我们穿皮大衣都冻得直哆嗦,他仨居然脱了上衣,躺在鸭绒被上进行“日光浴”。

  登山勘察队从拉萨出发,先坐汽车到日喀则,班禅从自己的警卫营抽调了20人为登山队服务。登山队在这里雇了牦牛运送行李,庞同义和其他队员一样,骑着马去勘察地形。藏传佛教禁止捕鱼、捉鸟,所以当地的鸟都不怕人。途经拉孜的时候,大群的灰鸦、仙鹤将道路堵住,登山队员不得不下马,用手一点点拨开鸟群,艰难地开辟道路,继续前进。

  翻越一座海拔6000米的大山时,稀薄的空气和寒冷的天气给登山队带来很大困难。上坡路陡,庞同义和队员们只能拉着马尾巴上。在山顶,很多队员想坐下来歇歇,曾经在这里剿匪的一位连长提醒大家,可不敢在山顶停下,更不能坐,一旦坐下,你恐怕永远都站不起来了。

  途经协格尔时,当地的藏军正在阴谋叛乱,他们公开宣称:“用3年时间,将汉人赶出西藏。”登山队希望雇牦牛、买牛粪(燃料)时,藏军不但不配合,还多次制造摩擦,准备杀死登山队员和苏联队员。当地解放军专门派出一个连的兵力保护登山队,队内每个人都发了枪,夜里大家不敢睡觉,准备应对意外情况。好在有惊无险,登山队第二天顺利离开了协格尔。

  在喜马拉雅山勘察线路时,时间已是初冬,天气寒冷,环境恶劣,勘察工作一直持续到1958年12月。在珠峰下的隆布冰川前,登山队建立“大本营”,中苏登山队员分成两个小组,分别穿越隆布主冰川和东隆布冰川,一直攀登到冰川上部,海拔约7000米,才确定了登顶路线。

  勘察活动结束后,除了“大本营”留一部分人外,登山队暂时解散,庞同义回到部队。由于1959年发生震惊中外的“西藏叛乱”,当年未能按计划登顶。

  坚持:“大本营”有足球场,不少人冻坏手指、鼻尖

  1960年2月,局势初步稳定,登顶珠峰再次提上日程。由于当时中苏关系破裂,中国人独立组成登山队,由214人组成,在拉萨军区第一招待所集中。上级领导在动员大会上说:“前人没走过的路,我们要走;没爬过的山,我们要爬。咱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克服困难,为国争光。”

  庞同义回忆,当年4月初,位于珠峰北麓的“大本营”位于山坡下一块稍微平坦的山地中,海拔约6000米。“大本营”三面是队员们居住、工作的帐篷,中间是个临时足球场,队员们工作之余,还能踢踢球。

  在“大本营”的棉帐篷内,庞同义洗脸盆内10厘米深的水,一夜之间被冻得结结实实;脚上穿的大头靴,早上冻得硬邦邦的,火上烤半天才能穿上。最让登山队员悲伤的是,兰州一位参加登山队的大学助教突发心脏病,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及时下山接受救治而身亡。

  攀登珠峰过程很长。登山队派出队员、医生和后勤人员,每攀登几百米,就建立一个营地,让队员适应当地的气候。庞同义本人也多次攀登到营地,为营地提供发电支持。

  队员们攀登到8600米的海拔高度后,很多队员的鼻尖、手指都被冻坏了。这个时候,大部分队员的体力已经到了极限,攀登难度越来越大。

  冲刺:“登顶成功是英雄,登顶失败是肉酱”

  登顶面临巨大困难,怎么办?此时,体育部部长贺龙元帅发来电报,坚定地说:“要不惜一切代价重新组织攀登,哪怕只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登上去。”

  1960年5月17日,许竞、王富洲、屈银华、贡布、刘连满等骨干队员组成“顶峰突击队”,进行最后的登顶冲刺。

  “登顶成功是英雄,登顶失败是肉酱。”这是登山队的口头禅。在陡峭的雪山上,队员一旦失足掉下,会被摔成肉酱,几无生还希望。为了避免悲剧发生,“顶峰突击队”每3人组成“登山组”,3个人的生命系在同一根绳索上,一旦有人失足掉下,其他两人可以起到“保护伞”的作用。

  连续几天,“大本营”的人们,都眼巴巴地等着山顶传来消息。然而,不断有队员因手指被冻掉或其他身体不适,被迫放弃登顶。大伙的心都绷得紧紧的,唯恐不能完成这一神圣使命。

  1960年5月25日凌晨,只有王富洲、屈银华、贡布、刘连满4个人还在坚持,非常接近珠峰最高处。此时,刘连满的身体突然出现严重不适,错失登顶。让人敬佩的是,下去前,刘连满把自己的氧气送给了其他3人,自己却冒着很大的生命危险。   

  25日凌晨4时20分,电台传来喜讯:王富洲、屈银华、贡布登顶成功,3人亲手将一面五星红旗,插在珠峰最高处!

  此时此刻,“大本营”所有人像孩子般抱在一起,又蹦又跳,高呼:“毛主席万岁!”

  登顶:每人奖励一套《毛泽东选集》

  王富洲等3人安全返回“大本营”时,登山队所有成员都出来迎接,庞同义和很多人晃动手中彩旗,汉族队员吹着口琴,藏族队员敲起鼓,列队迎接队友凯旋。

  对王富洲等3人,庞同义并不陌生。1958年,他们就曾一起勘察攀登路线,1960年又长期共事,闲着没事,大家就会在一起聊天。庞同义说,王富洲是河南西华人,1957年,王富洲在北京时,曾经通过电视听毛主席讲话。这是庞同义第一次听说电视机,王富洲当年描述的时候,他眼都直了,觉得“像听天书”。

  登顶成功后,王富洲等一线登山队员,立即下山,返回北京。手指、鼻尖被冻坏的队员,被紧急送往上海接受救治。庞同义作为后勤人员,最后一批撤离。回到拉萨后,一部分登山队员成立“西藏登山队”,庞同义一度是成员之一。

  庞同义说,作为中国登山队成员,他得到的“报酬”是一枚登顶珠峰的纪念章和一套《毛泽东选集》。他说,这套《毛泽东选集》共有三卷,繁体字,当时刚刚出版,在当时可是“宝贝疙瘩”。

  (记者采写本文时,得到西藏军区老兵叶玉锁、王同良的大力协助,在此致以衷心感谢。)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