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26版:视 野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美国密谋破坏中国首颗核弹内幕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09 年 8 月 21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美国密谋破坏中国首颗核弹内幕
  1964年,周恩来宣布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资料图片)
  “当前,朝鲜核问题成了国际社会的焦点问题。很显然,朝鲜一直都没有放弃过对核武器的追求。朝鲜一直受西方国家的敌视、封锁乃至军事威胁,但从其他方面来说,朝鲜发展核武器也有许多不妥之处。首先,朝鲜是在承诺不发展核武器的情况下,背着国际社会暗中发展核武器的;其次,就是将中国置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中国是一个有核国家,也走过了不平凡的路,那么中国当时研制核弹的国际环境是怎样的呢?”

  中国核计划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

  1953年,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向国家提出建议,发展自己的原子能事业。

  1955年1月,中央书记处召开专门的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指出,我们国家已经知道有铀矿,科学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认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来。

  然而在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人对中国的核计划并不十分清楚。直到1960年8月,美国间谍卫星才第一次得到中国的有效图像。而因为航程的关系,U-2侦察机也很难飞到罗布泊这样深远的中国内地。

  动用各种先进侦察手段

  就在中国核计划被确认下来时,肯尼迪接替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第35任总统。在肯尼迪入主白宫的头两年,没人对中国核计划进行全面分析。递到白宫的报告基本没有讲清楚中国核计划的政治和军事意义,而只是说,北京如获得核能力,将会危及美国以及自由世界的安全,它会驱使许多国家接近中国,从而削弱美国的影响。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中国的核计划,美国情报部门也在尽力改进侦察手段。其中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由国民党空军飞行员驾驶U-2飞机,携带高分辨率成像摄影机从台湾起飞,前往大陆的深远内地进行侦察。另一个侦察手段,是使用间谍卫星。

  从1961年起,美国情报部门开始进行代号为“科罗纳”(CORONA)的卫星侦察计划。这种间谍卫星携带改进的高分辨率照相机,带有充足的胶片,从而能得到更清晰和更多数量的照片。1961年12月,科罗纳首次辨认出罗布泊基地,尽管当时美国人并不知道这就是未来的原子弹试验场。

  一个月后,台湾的U-2侦察机拍摄到了包头的核工厂。但美国情报人员仍然错误地认为,这是一个钚的反应堆。直到1964年U-2飞机和间谍卫星才侦察到中国正在酒泉建立一个钚反应堆。

  由于对中国生产核裂变材料的能力无法准确把握,美国情报人员还是很难回答,中国究竟在什么时候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鉴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将以钚为燃料已被确定,那么最合理的判断是,中国将在1964年初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不过情报人员解释说,如果遇见了“通常的困难”,爆炸日期可能会推迟,例如推迟到1964年底或1965年。

  面对自己即将受到损失的政治和军事利益,美国人绞尽了脑汁,在暗中进行了破坏。

  “针锋相对”的对策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和国防部了解到中国正在研制原子弹的情况后,首先想到了“针锋相对”的对策。

  l961年初,美国空军忽发奇想,计划让西太平洋地区和亚洲有关国家加强军事实力,包括核打击实力。具体来讲,就是要求澳大利亚让美国进驻进攻性核导弹以及要求中国周边的日本、印度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购买或者租借美国的进攻性核导弹,以对付所谓的中国核威胁。

  美国国家政策计划委员会主任麦克提也想出了一个带有“针锋相对”意味的馊主意。他在给美国国务卿提出的一个对中国原子弹进行遏制的建议中提到:中国正在研制原子弹,为了减缓它的政治影响,美国政府应该鼓励甚至协助中国南部大邻国印度研制原子弹。

  据说,印度的原子弹研制计划也在进行着,而且一些技术很先进。要是核大国美国助印度一臂之力,印度就可以比中国先爆炸原子弹,这样,将大大削弱中国爆炸原子弹所带来的政治影响,资本主义就战胜了社会主义。

  美国副国务卿鲍尔斯了解到这个计划后,感到这是一个可行的计划,因此,大加赞同。

  然而,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否决了这个计划。因为美国为了保住核大国的优势,遏制他国核武器的发展,当时已经制定了反对核武器扩散的政策,要是美国政府帮助印度研制原子弹,无疑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

  心理战计划

  麦克发现自己的建议走进了死胡同,于是又生一计——心理战计划,即通过宣传美国的核优势,营造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从而增强美国民众和那些美国“盟友”的信心,维护自己的霸主地位。

  的确,美国当时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核大国。我国于l960年前后全力研制原子弹时,美国早在1945年7月就爆炸了人类第一颗原子弹,并在8月进行了人类首次原子弹大轰炸;我国于1958年刚开始研制原子弹,美国早于1952年l0月爆炸了第一颗初始的威力更为强大的氢弹;l962年9月,腊斯克批准实施宣传攻势时,中国的原子弹连零的突破都没有,而此时的美国,已拥有核武器27000多枚,其中氢弹等战略性核武器就达3400多枚,足以毁灭地球上的所有生灵。

  在对外宣传上,美国的官员访问我国周边一些国家时,开始不时地提到美国强大的核优势,安慰那些国家说中国的原子弹计划只是刚刚开始。言外之意,那些美国的“盟友”不必担忧,中国的原子弹没什么可怕的。

  虽然心理战计划在军事上对我国的原子弹研制计划没有任何影响,但它可以大大减弱我国核武器的出现可能带来的政治影响,尤其是减弱我国核武器的出现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的心理效应,使他们难以摆脱美国核大国的阴影。

  当然,心理战计划也只是美国人在阻止不了我国原子弹发展计划的情况下而采取的一种弥补性措施。美国人是绝不甘心我国拥有核武器的,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我国原子弹研制计划才是其根本目标。

  用苏联来对付中国

  1963年,美国情报部门通过对收集到的情报进行分析,并结合美国当初研制原子弹时的经验,得出了“中国将随时可能爆炸原子弹”的结论。美国政府更加惊恐不安。

  肯尼迪召集了他的顾问们商量办法。经过一番窃窃私语,他们认为苏中两国自1960年前后变得日益紧张的关系值得利用,于是提出了一个损招,这就是我国的传统外交策略“以夷制夷”的借用——用苏联来对付中国。

  1963年7月14日,美国负责禁止核试验的谈判代表哈里曼到达了莫斯科,他的表面任务是前来与苏联人进行禁止核试验谈判的,而背后真正的使命则是带来了美国总统肯尼迪对付中国原子弹的计划。

  哈里曼离开华盛顿前,肯尼迪交代他:见到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后,务必告诉这位苏共首脑,一个拥有原子弹的中国,哪怕是一支核力量很小的中国,对美国,对苏联,都是很危险的。

  然而,赫鲁晓夫却让哈里曼碰了一鼻子灰。当哈里曼与苏联人谈到中国研制原子弹的问题时,苏方代表根本就不把中国的核问题当作一回事。拒绝把这问题当作一个威胁来看。

  美国人企图借苏联人的手达成阻止我国研制原子弹的计划又落空了!

  非常规战计划——亡命之徒

  虽然赫鲁晓夫对美苏联手的计划缺乏兴趣,然而,美国一些强硬分子还是试图用武力阻止我国的原子弹研制计划。

  1963年11月18日,负责美军作战的参联会召开了三军高级将领会议。在会上,参联会主席泰勒给与会的将军们看了一份文件,文件醒目的标题很快映入将军们的眼中,“我们怎样才能够阻止或者推迟中国成功地实施他们的原子弹研制计划”。议事日程上的题目则是:“非常规战计划——亡命之徒!”很显然,这个“亡命之徒”的代号,暗示了这个精心策划的行动的准军事性质。

  几个月后,美国国务院办公室里,负责政策计划的新主任罗斯涛要求军事专家罗伯特·约翰逊再仔细研究一下武力破坏中国原子弹研制计划的可行性,并拟订出具体的行动计划。

  约翰逊受命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破坏行动计划终于拟订出来了。它主要包括四种选择:

  1.美国实施公开的常规空中轰炸;

  2.国民党军队实施空中轰炸;

  3.秘密的地面袭击,主要由派遣到中国的间谍进行;

  4.空投100名国民党军队的特种兵进行破坏。

  然而,罗伯特·约翰逊始终觉得这计划容易拟订,却难以付诸实施。因为他认为,这种破坏行动毕竟是一个国家(美国)对另一个主权国家的破坏,或者是一个国家操纵台湾国民党军队对中国大陆的破坏,一旦中国发现美国破坏的证据,美国会在全世界面前受到谴责,美国的外交会陷入被动的困境。

  再说,苏联也不同意与美国联手合作甚至连默认都不可能,这样,美国的行动将显得相当孤立。

  总而言之,如果美国对中国原子弹计划贸然采取军事行动,美国会面临极大的政治风险,或者要冒极高的军事风险!

  美苏再次秘密接触

  在破坏行动被暂时搁置之后,美国的主要目标转向了中国原子弹爆炸的时间,他们动用一切侦察手段对我国的核试验基地进行侦察、监控,欲搞清我国原子弹爆炸的确切时间。

  就在美国国务院还在准备有关中国原子弹即将爆炸的声明时,9月15日,因肯尼迪遇刺身亡而接替总统的林德·约翰逊还是不甘心我国成功地爆炸原子弹,还在试图做最后的“努力”。

  根据罗伯特·约翰逊的建议,虽然他决定不再对中国原子弹设施采取任何无缘无故的单方面行动,然而,他对联合苏联采取共同行动仍抱有很大的希望。林德·约翰逊认为,某种联合还是可能的,比如一种对核试验的警告,甚至可能与苏联达成一种协议来对付中国原子弹计划。

  于是,苏联驻美国的大使多勃雷宁接到了美国国务院方面的电话。不久,多勃雷宁开始与腊斯克进行秘密会谈。

  美苏两国代表当时到底谈了什么,美国的有关文件迄今没有任何透露。然而可以基本肯定的是,谈判的内容离不开以武力干涉我国的核试验计划。不过,当时的苏联人对我国的核试验大概还是不感兴趣,所以美国破坏我国核试验的阴谋没有得逞。

  “木已成舟”的无奈

  在我国成功爆炸原子弹后,美国军备控制和裁军署的官员拉金斯对武力解决问题仍不死心。他认为,把新生事物扼杀在摇篮里不失为一种重要的遏制手段,并建议:“我们应该考虑对中国核设施采取进一步的直接行动,至少要考虑一下与苏联联合对付的可行性,这种考虑或许会得到批准。”当然,这个疯狂的计划还是被对军事作战了解比拉金斯多得多的核裁军委员会主席吉尔帕特里克给否决了。

  一直到1965年后,美国通过空中间谍发现,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种类越来越多,知道中国核武器的发展已不是他们所能遏制得了的,这时,他们才转移政策,将主要精力放在阻止其他国家研制核武器上。

  (据《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