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天气仍然闷热难抵。沿龙门景区的边道走上龙门桥,凭栏远眺,极目峰翠水碧,一眼望不尽的伊河水面阔而清幽,偶有微风轻抚,立时少了些许焦躁。
目光掠过宽阔的伊河水,一只翩然低回的白鹭,牵引我的思绪跨越千年。我极力想要搜寻那个白发须眉“达而兼济天下”的老者——捐资修缮香山寺、募集开凿八节滩的一代文豪白居易先生。曾经的险滩变美景,而曾经的故人呢?
翠竹、小池、石径、松柏、鸟鸣……是想像中的静幽之境。一方青石台上,主人闲卧乐天堂,白玉之身尽显一生清廉。我静默地注视着眼前这个把野草咀嚼成千古绝唱的诗人,泰然含笑间,藏尽忧国爱民的拳拳之心。
剥开岁月的堆积,恍然忆起中学时代曾把白公的《卖炭翁》改写成数千字的小说,也因此被语文老师刮目相看的事来。想来应是白诗的通俗易懂,才让我敢于斗胆冒犯。
陡峭的青石台阶如一位山中樵者,引我们来到琵琶峰顶的白公墓前。主碑体后,是青砖砌起的矮墙围成的圆形墓丘。墓丘周围林立着挺直了腰杆的苍柏,林岚滴翠间,为诗人的长眠之地平添了几分神秘。
给逝者深情三鞠躬后,同行的学者讲解着老先生生前的为人为文,美女文友在白公墓前深情朗诵《琵琶行》,小小的墓前空地,挤满了同行的友人和来往的游人,大家不约而同保持着安静。山风徐徐,层林和啸,似有琵琶声咽。温故千古绝唱,犹见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人的多情悲悯再次让人肃然起敬。
有学者碑前洒酒祭白公,而后,我们一行数十人绕着白公的墓丘高吟《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传说,绕白公墓地正三圈倒三圈然后立定,可以与诗人有一次灵魂的相遇,于是,我们虔诚地绕着白墓来回行走。我一路轻抚墓丘上垂下的花枝,仿佛触摸诗人柔软而不失风骨的诗句,内心忽而明了了学者的良苦用心——其实,我们是在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来怀念一个人啊!
回程,我选择了原路,将一分深蕴于心的景仰,轻轻复印在每一级石阶上,穿过诗廊,走过乐天堂,回到青谷小池……回望铺满诗句和华章的小路,我不停地思索,不停地怀念。
小草从石缝里探出尖尖的脑袋,我忽然很想成为它们中的一株,倘如此,我便可以在四季里不疾不徐地仰望白园。那种感觉,无法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