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婚姻也如此。 |
|
爱情和生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但逐渐商品化的社会,让不少年轻人的爱情变得可以称量。“闪婚”、“磨合期”、“厌倦期”等伴着爱情而来的名词,让不少走过钻石婚姻的老人感到很难理解。
关林镇皂角树村的朱金堂夫妇是对典型的模范夫妻,他们相濡以沫,携手半个多世纪。七夕来临之际,我们到朱老先生家里,向正在庆祝钻石婚的他们请教维持婚姻和爱情的秘诀,但不少问题却难住了他们……
“80后”爱情难题,难住“钻婚”夫妇
“你们的‘婚姻厌倦期’出现在什么时候?怎样度过‘七年之痒’的?”一进门,我们就提出了“80后”爱情、婚姻的两个标志性难题。
82岁的朱金堂和81岁的付爱英面面相觑,他们显然没听懂我们的提问。我们仔细解释后,付爱英老人笑了。她说,她18岁嫁到朱家,生了4男3女。其间,他们也像平常夫妻一样,有过争吵等现象,但从不知道婚姻还有“厌倦期”。
“那时我们思想封建,讲究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付爱英说,她每天早起要烧几十口人的饭,照顾7个孩子和公婆姑嫂都来不及,哪还来得及“厌倦”啊!
说起“七年之痒”,老人更幽默了,她向年轻人传授秘笈:“痒了就挠挠,不要想太多。过日子嘛,双方忍一忍就过去了,哪有那么多道道儿?!”
看“钻婚”夫妇咋吵架
吵架能伤感情,也能“吵”出感情。
付爱英说,他们结婚几十年,拌嘴无数次,几乎每次都是为了吃饭。与现在女孩的强势不同,他们每次拌嘴都以她的失败而告终。
我们有幸看到这对老夫妇拌嘴,可看完后,竟为他们吵架的理由而感动……
“面条做好了,快吃吧!”中午,付爱英将一碗面条端到老朱面前说。
看了看自己碗里的肉块,老朱说:“我不喜欢吃肉,你又弄了这么多给我!”“我也不喜欢吃!”付爱英搅着自己碗里的白面条说。“你不吃,我就扔掉!”说着,老朱佯装往外挑肉。“停、停,扔了多可惜……我吃!”付爱英慌忙说。
朱金堂说,早年贫困,现在虽然生活好了,老伴却一直改不了这个“让饭”习惯。有一次,他们做小米稀饭,一共放了10个枣,朱金堂偶尔来了兴致数了数,10个枣竟都在自己碗里。
于是,类似的吵架又出现了……
“我毕业后在家务农,家里条件差,她要照顾孩子和公婆姑嫂就只能克扣自己,省吃俭用。”老朱说,苦日子过久了,让老伴落下了不少“毛病”:烧完开水后,她赶快再往烧水壶里倒些水——不能浪费了壶里的余热;经常到街头捡馒头——自己不能吃的,碾碎晒干送到养鸡场……
相伴60多年,却没彩礼、没婚礼、没有结婚证
说起爱情,朱金堂说,当年,他父亲与老伴的父亲认识,两家就订了婚约。结婚前,他们并没见过面,更别提看电影、谈恋爱了。
“一纸婚约,就让她嫁给了我,还跟我吃了这么多年苦,真是委屈她了。”朱金堂说,他们结婚时,正逢战乱,没彩礼、没婚礼,就连那纸婚约也随父亲的去世而丢失了,可他们仍然携手相伴63年。
“婚姻没有秘笈,维持一段婚姻,最重要的是忍让和牺牲,双方都得为对方着想,这些道理虽然浅显,可做到的人却不多,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们,容忍度太低了……”两位老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