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年10月1日,董文杰夫妇补拍了一张结婚照留念。记者 李砺瑾 翻拍 | |
如果您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亲历者,或者您对那天的情景记忆犹新,或者您对当时的感受仍刻骨铭心,不管您当年是军人、工人还是农民、学生,请拨打66778866,也可与记者邓德洪(13592064652)、杨海彤(13937910778)联系。
讲述人:董文杰,退休教师
年龄: 80岁
采访地点:老城区建安街洛阳市外语实验高中家属院
1949年10月1日凌晨3点,住在义勇北街董家大院的董文杰、任淑芳夫妇睡不着了。看着怀里熟睡的孩子,夫妻俩一合计,索性起床在院子里挂上早已准备好的红旗,贴上标语。董文杰还在大门口挂了两盏红彤彤的灯笼——平时只有过年才会挂出来。
这一天,董家要大办一场喜事儿,他们的孩子满月。初为人父的董文杰操办了16桌酒席,遍请亲朋。国事家事件件喜事,董文杰夫妇心里的喜悦自是不言而喻。
天刚蒙蒙亮,院子里飘出了肉香,少年失怙的董文杰家境并不富裕,平时只有过年才会买1公斤肉,这次他一下子就买了30多公斤。闻着肉香,任淑芳有些着急,“喉咙眼儿里都想抓着吃两块,可俺婆婆说坐月子不能吃肉。”任淑芳说,实在忍不住的她最后还是偷偷吃了小半碗。
“一想到国家的喜事、家里的喜事,心里高兴啊,就想好好办一回,来庆祝新中国成立。”董文杰说,当时的口号是“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饭吃”,暂时没啥事做的他就和任淑芳在家给部队做鞋子,街坊们很多也都和他们一样,做一双鞋子能挣3毛钱,两个人一天能做成两双。就是靠这6角钱的收入,董文杰一家勉强能糊口,为了操办这场喜事儿,董文杰的母亲还去当了自己的一些首饰。
50多米长的院子摆得满当当的,16桌酒席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上桌的菜按照当时的水席标准是8盘16碗。当着众亲朋的面,董文杰宣布了孩子的名字——董九洲,谐音“九州”,意为九州同庆新中国成立。这时,在家里已经听到外面锣鼓喧天的声音,董家大院里也是喜气洋洋,一直被婆婆训诫着“不出月子不能出门”的任淑芳格外高兴,这一个月可把她憋坏了,身为街道干部的她心里一直惦记着庆祝新中国成立呢。
满月酒之后,董文杰还送给妻子一份礼物:他打算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和妻子补拍一张结婚照。这一天的街道上满是标语,扭秧歌的、耍狮子的、跑旱船的以及自发出来庆祝的人们挤满了大街小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在西大街的大众照相馆里补拍了一张结婚照。当时,两个人是偷偷跑出来照的,婆婆后来知道任淑芳刚坐完月子就跑出来,还数落了她一顿。这张照片当时花了他们1块多钱,相当于他们做两天军鞋的收入。
照完相,激动不已的夫妻俩又在街上买了毛主席像和朱德像,晚上叫了十几个一同上夜校的同学,大家一起把伟人像贴在墙上,又在周围贴了一圈小红旗,大家说着、唱着,闹到很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