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天明接受采访。记者 孟国庆 摄 |
|
《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省委书记》、《高纬度颤栗》……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陆天明的反腐作品出一部火一部,人们给他冠以“反腐作家”的称号。《寻枪》、《可可西里》、《南京!南京!》,陆天明的儿子陆川通过一部部影视作品,声名鹊起。父亲是作家和编剧,儿子是导演,他们的创作有没有交集?
9月5日,由市检察院主办的“检察文化与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论坛”在伊川县检察院举办,应主办方的邀请,知名“反腐作家”陆天明参加了此次论坛。当晚,陆天明愉快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谈他的反腐创作,也披露了他与儿子陆川的合作。
晚报:听说您刚到洛阳就去看了范仲淹墓,您对他及洛阳文化何以如此感兴趣?
陆天明:是啊,当天下午放下行李就去了。范仲淹的一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是中华民族、特别是“士”这个阶层的精神内核之一,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就在洛阳,肯定要去瞻仰一番。
20多年前我来过一次洛阳,时间很短,这次来时间也很短,但是感触很深。文化底蕴这个东西不是冒出来的,做不了假,同时也“无孔不入”,这一点只用看我接触的人就能知道了,给我介绍洛阳的时候,他们都透着对古都的自豪感。
晚报:您涉足反腐小说,是不是也受范仲淹那种忧患意识的“驱使”?
陆天明:当时没有想这么多。1995年写《苍天在上》的时候,人物也没有,故事也没有,但是题目已经有了,就感觉老天爷啊,中国不能这样下去了,就想喊一声“苍天在上”!当时改革开放没多久,就出现了腐败问题,社会上很多人想不通。在北京,人们茶余饭后都是讨论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正好这个时候,党中央也提出反腐败,这个消息振奋人心,我就觉得文学界应该有这方面的创作,没想过这个戏会打响,会轰动,当时就是想出来呐喊、呼吁!
但是当时也是很担心的,我和家里人每天起来先看《人民日报》的社论,看看社论有没有不提反腐败了。(笑)直到《苍天在上》片样出来了,开始播了,这才放心。
这部戏以后,才逐步对反腐、人性、人道有了更多的思考,才逐步深入。
晚报:今后是否还会有更多类似的作品?会不会用新的视角去反映?
陆天明:有!肯定会有!
现在“反腐文学”这个概念,在文学界其实是存在很大争议的。不少人觉得写写风花雪月不好吗?写写历史剧不好吗?一样挣钱!但是我觉得这些东西要有,但也不能全部都是“三角恋”、“四角恋”。
写《大雪无痕》的时候,我去东北采风。专案组的同志就告诉我,你一定要写!他们把我请到一个战友家里,专案组里公安局的同志、纪委的同志、检察院的同志一起去,给我谈情况,讲案子是怎么破的,这顿饭吃了5个小时,就构成了《大雪无痕》基本的构架。这个事情告诉我,一定要有一批人起来呐喊!
写反腐小说,并不是要大家对问题看得太悲观。就我所知,中国有很多有良知的法官、有良知的检察官、有良知的官员,他们一直在坚守道德的底线。听到有人出来吼,他们就很开心,这一点很重要。
晚报:您的儿子陆川现在似乎比您更火,他在成长过程中是否受到您的影响和指导?你们父子有没有兴趣合作拍部大的作品?
陆天明:(大笑)第一个问题我不能回答你,要让陆川来回答你,我要说他受了我的影响,他会说“我根本没有啊”。(笑)另外我们家也有一个心照不宣的约定:决不炒家庭内幕!我们有这个传统。
现在文艺界的风气太爱炒作,儿子的作品,做老子的不能利用自己的名气去炒作。另外要让他有一个比较好的心态,一个艺术家要用作品说话,一部两部火了,下一部失败了,不骂你就算好的了。
说到陆川,我们家其实还有一个名人——陆星儿(陆天明的妹妹——编者注),她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很出名了,比我有名多了,但我们从来不互相炒作。
第二个问题好说,我们现在正在合作,要做一部片子,已经开始了。什么题材,现在不能披露。(笑)这不是卖关子,不说也有不说的理由。父子合作,是大家期待的,但父子合作,是一个很严肃、很严谨的事情。虽然是父子,但毕竟是两代人,创作思路、想法上都有差别,怎么去把作品做好,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还需要磨合。因为即便是父子,作品做着做着做不下去了也有可能,要是提前把内容透露了,万一做不成了,不是“忽悠”观众了吗?
但能透露一点的是: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部片子明年能够开机,但这是理想状态下的,(笑)希望能够不辜负大家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