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7年老百货楼 |
| 1993年百货楼全景 |
| 2006年百货楼全景 |
|
商业是一个城市繁荣的标志,商业也是人们生活富足的保证。屹立在繁华的中州中路的中央百货大楼见证着几十年来洛阳商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的发展历程也正是洛阳商业几十年发展的缩影,它的远景规划将会继续影响人们的生活。在9月2日“2009洛阳商业发展高峰论坛”会后,记者与洛阳中央百货总经理董公元先生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
物资供应部、商店、商场、专卖店、综合百货、购物中心、超级市场……上了年纪的消费者或许能数出来不同年代不同的购物场所,但所有的业态的布局都曾以百货大楼这一个繁华商圈的核心而选址。时值今日,这一个商业的核心标志,仍然是众多消费者消费的核心地带。
记忆
一张自行车票能勾起多少人的回忆,一幅老照片又能引起多少人的遐思?几十年的商业印痕哪里去寻找?
于上个世纪40年代年出生的百货楼员工最难忘的就是凭票购物的紧张局面;而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资深美女们最美妙的回忆,大概要数百货楼里挑选的漂亮衣物了;至于80后、90后们津津乐道的应当是中央百货里琳琅满目的首饰和时装了……每个年龄层的消费者在百货楼都能找到自己美妙的记忆。或许你印象中“逛百货楼像举家旅游”;或许你难忘记“百货楼里买的衣服穿上有精神”;或许你自认为“中央百货里的衣物版型好显身段”。
几十年来,始建于1957年的百货楼始终是洛阳商业的代名词,几十年来,影响着洛阳市民的消费观念,百货楼始终是老、中、青三代人的消费核心。
布局
如果洛阳的大型商场再增加一倍数量,那将会是什么样一个结果?两倍呢?新增加的商场又该如何布局?
城市的发展敦促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彰显城市的繁荣。随着零售业的对外放开,国际零售巨头的进驻,国内连锁卖场也纷纷抢滩,洛阳成了零售巨头们关注的焦点。新区大开发沿洛河为中轴再造一个新洛阳,高楼林立的新区和急速增加的城市人口数量,给洛阳的商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如果洛阳的大型商场再增加一倍数量,那将是什么样一个结果?两倍呢?新增加的商场又该如何布局?众多商家都在思索,但我认为中央百货的董总最有发言权。
“新区也好,老城也罢,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核心商业圈、区域性商圈和社区商圈,核心商圈要具备人流、物流与信息流,核心商业圈的繁荣最能体现这个城市的商业繁荣。上海有南京路、淮海路,北京有王府井,郑州有二七广场,这些都是城市的核心商业圈。我认为洛阳的核心商业圈应该是沿中州路玻璃厂路段至王城大道路段之间的这个商业圈,但目前这个商业圈还不丰满,业态还没有完全配套,随着发展新的商业入驻,那将会使这个商圈更加繁荣和成熟。”董总站的是整个城市商业繁荣的高度。
“新区目前高楼林立,发展日新月异,但也会遵循商业发展的规则。先形成一到两个商圈,再带动周边的社区商圈。而大张盛德美已经入驻,加上加大摩尔的立项,很快会形成一个新商圈;再则就是火车南站的筹建,也会带动并形成一个新的商圈。业态的配套会加速新区居民的入住,从而推动新区的发展。”用商业发展的规律来解读洛阳商业的发展进程以及新入驻商家的选址问题,董总的分析让人不得不信服。
有董公元先生独到的商业发展眼光,就不难理解百货楼面对国际、国内零售巨头们的强烈冲击,中央百货为什么仍然能泰然处之。
使命
信息越来越通畅,消费需求越来越个性,同质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贯的老大哥,如何寻求自身的发展,如何长久服务自身的客户呢?
这是每个商业卖场的老总们都反复考虑的一个问题,而谁考虑得成熟,谁最先做到,谁就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1993年9月26日重建的百货楼先是遇到了轰动中原的“商战”,接着是碰到了传统国有商业难以抗拒的债务压力,企业改制还没处理到位,外资零售业和国内连锁零售巨头就已纷纷进驻洛阳,竞争已经到了家门口。“无论经历什么挫折,百货楼都始终开门营业,不曾让消费者失望。”董公元一句看似平常的话的背后,不知隐含着多少的辛酸与苦处。2006年9月28日,联手南京中央百货,经营40大类10万多种商品的洛阳中央百货大楼以崭新的形象展现在了洛阳老百姓的面前。
用与南京中央百货的联手来解决信息和商户的资源共享问题;用组织骨干员工外出考察学习,进行内部员工整体培训,来提升整体管理和运营水平;实施名品战略,以不断地吸引固有的消费群体满足其不断增长的购物需求;用与同商圈内综合百货的错位经营,来规避竞争达到整个商圈的共荣。随着消费需求的改变而发展自身,从而保证能够持续不断地满足消费需求。
50多年过去了,中央百货大楼仍然屹立在洛阳人民面前,也是消费者永远信赖的朋友。 (本刊记者 李宇辉)
(照片由中央百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