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伴随人的一生,很多人的名字就是其出生时代的缩影。如果您的名字是“向红”、“学军”、“国庆”或其他一些蕴含时代特征的名字,如果您愿意讲述自己名字产生的经过、家长起名时的背景和寄予的希望以及围绕名字发生的故事,请打电话66778866报上“名”来,或与记者陈小伟(13503889959)、刘成武(13608650001)联系。
张文革:一时风气,时代印记
采访新安县正村乡党委书记张文革时,他正和他的班子成员谋划着一个新的工业项目,研究乡里经济的发展大计。
张文革出生于1967年,正是“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的第二年。虽说“文革”运动在全国展开,但可能是他的老家——黄河边上的一个小山村较为偏僻的原因,学校的教学并没受到太大的影响,做教师的父亲就给他起了文革的名字。
张文革说,那时候,名字的时代感太强了。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对很多事情都不了解,再稍微大一点,常常有这样的疑问:“二郎庙”里咋没有二郎神呢?泰山庙咋就扒掉了呢?多年后,当村里一些老人重新搭起村剧团的台子时,当老人为“文革”时被毁掉的道具和服装惋惜时,10多岁的他才懵懵懂懂明白一些东西。
和那些因“文革”被耽误了学业的人相比,虽然出生于“文革”期间,但张文革是幸运的。初中毕业后,他顺利地考入新安高级中学学习,随后又幸运地进入郑州大学学习。
张文革说,自己的名字是那段岁月的印记;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他希望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陈文革:牢记过去,激励自己
陈文革出生于1966年,8岁开始练习太极拳。和多数人由父母起名不一样,陈文革的名字是由他的三姨给起的。
陈文革说,三姨是干部,当过“红卫兵”,想让外甥跟上时代的步伐,就给“文革”期间出生的他起名文革。
陈文革说,“文革”期间,太极拳家族被当作帮派受到压制,太极拳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他的师爷陈照丕还受过打压。“文革”结束后,太极拳又开始受到人们重视,并重新发展起来。
陈文革从小就喜欢太极拳,先后师从杨兴靖和陈学中两位太极大师,是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门人。2000年,陈文革辞去了自己在一家国企的工作,专心投入到太极拳的推广中;2003年,陈文革离开焦作来到洛阳推广太极拳,在王城公园韶乐台开办“洛阳陈氏太极拳健身会馆”。
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周围曾有人劝陈文革改名,他说,那是一个时代的印记,能常常提醒自己牢记过去,激励自己走正道、做正事。
柴文革:“文革”年代,往事如烟
“名字是爷爷起的,应该说很赶形势吧。但是,‘文革’期间爷爷依然被打成‘臭老九’,家庭受到牵连。”今年41岁的柴文革说。
柴文革介绍,他的爷爷是当地非常有名望的老师,因书教得好,被大家尊为“柴先”;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了表示支持“文革”,爷爷将1968年出生的他取名文革。但是,由于成分不好,“文革”期间,他爷爷的工作干不成了,回到老家成为一名农民。柴文革的两个叔叔也错过了参军和上高中的机会,连谈对象都很困难。
话锋一转,柴文革笑着说,好在一切都过去了。“文革”以后落实政策,爷爷的工作和待遇恢复了,小叔还被安排了工作。
虽然爷爷书教得好,但他这个孙子就是学不进去,高中毕业回家后一直务农。柴文革说,虽然没有像考上大学的那些同学风光,但依靠国家的好政策,他承包了70多亩滩地搞种植,自己的日子过得也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