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市窑头村宋巧菊在花甲之年收养小路奇的故事被大家一直传诵。(见本报2009年2月4日3版《“没娘的孩子”照样有人疼爱》一文)今年1月5日,宋巧菊因积劳成疾去世。如今,这副重担压在了宋巧菊的大女儿刘雪燕身上,爱心接力在这个家里面继续上演……
11日,在窑头小学五年级教室里,小路奇正在认真做作业。班主任刘利丹老师说:“小路奇的成绩不错,学习勤奋,乐于助人,同学们都喜欢和他玩。”
好人宋巧菊去世了,4个儿女坐在一块儿,谈论最多的就是小路奇的出路问题。宋巧菊的二女儿和小儿子都在外地工作,大儿子在家照顾老人耗尽了自己的积蓄,准备过了年到外地打工,这副爱的担子便落在了大女儿刘雪燕的肩上。家境并不富裕的刘雪燕二话不说,毅然挑起了这副担子。
“俺妈去世前一直念叨着路路,念叨着要是能再活5年,把路路照顾到17岁就不用操心了。这是俺妈的最后心愿,俺就是再难,也要照顾好这孩子。”刘雪燕说。
屋漏偏逢连阴雨。刘雪燕的父亲身体一直不好,受不了老伴去世的打击,今年2月便病倒了,成了植物人。刘雪燕既要服侍父亲,又要照顾小路奇,每天忙个不停。
刘雪燕有一双懂事的儿女,女儿刚大学毕业,儿子在市区打工。为了帮妈妈照顾姥爷和路奇,女儿一帮就是大半年。一家四口人,外加一个病人和需要照顾的孩子,刘雪燕被生活的重担压得透不过气,但想到母亲的嘱托,她就咬牙挺住。
小路奇今年13岁了,目前也是他做最后一次矫正手术的最佳时期。在家境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刘雪燕仍然不懈地筹措小路奇的巨额手术费。
■相关链接
11年前的一天,偃师市的宋巧菊在路上拾到一患有先天性双足内翻的弃婴,取名路奇。11年来,老人靠拾破烂、卖冰棒艰难地挣钱,给孩子做了9次手术,并教他学文化。慢慢地,小路奇拄着拐杖能站起来了,老人却累得直不起腰来。
2008年,宋巧菊被省妇联评为“感动河南优秀母亲”。今年1月5日,老人因积劳成疾带着遗憾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