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9月开学时,都是学生平安保险(以下简称学平险)的销售旺季。然而,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冲击下,近年学平险业务量整体下滑,素有学生“护身符”之称的学平险已成为保险公司眼中的“鸡肋”。
1
“护身符”缓解大问题
今年5月15日,我市高中学生贾莹(化名)不慎摔倒,造成左侧髌骨外脱位,住进医院进行了手术治疗,共花去治疗费9863.9元。因曾于2008年7月购买了一份50元的学平险,故在出院后,贾莹得到了中国人寿5296.7元的理赔款。
“学平险是专门针对未成年学生的一种低保费、高保障的特殊险种。”中国人寿洛阳支公司团险销售部经理张靖山介绍,学平险最大的特点是价格便宜,保障程度和范围较大,可以让学生得到最基本的保障。“例如,家长为学生购买一份40元的学平险,其保额最高分别为:意外伤害或残疾、疾病身故3000元,意外医疗费用8000元,住院医疗费用20000元”。
2
“一统天下”格局被打破
2007年9月,我市启动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在城镇医保的保障对象中,除了学平险的保障对象外,还有18周岁以下非在校学生、学龄前儿童,其未成年人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标准为每人每年150元,其中政府补贴120元,个人缴费仅30元。截至今年8月,我市参加居民城镇医保的大学生已达6.6万人,中小学生达18万人。大量学生客户的流失,导致学平险业务量严重萎缩。
“往昔‘护身符’如今已成为‘鸡肋’。”13日,我市一寿险公司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今年公司摸底的情况看,学平险销售不容乐观,业务量恐将比去年同期减少30%左右。
太平洋人寿洛阳支公司团险部有关负责人也认为,目前公司学平险客户资源大都是以前遗留下来的,其保费萎缩至每年20万元左右。她表示,之所以继续开展学平险业务,主要是想通过该险种的销售,与学生、家长保持长期联系,让投保人熟悉公司品牌。
3
成本不断提高
据介绍,学平险从2003年8月由强制性投保改为自主投保后,投保率就一路走低,此外,销售模式的转变又增加了承保成本。此前只需学校提供学生名单,由学校作为统一投保人,统一填个投保单就行。现在16周岁以下学生需要家长或监护人签名投保,保险公司提供投保意向书以及保障说明书。“如果再通过学校帮忙推介,会被投诉。”一名业内人士无奈地说。
此外,记者了解到,由于学平险要靠规模经营才能较好控制风险,导致市区许多小型的寿险公司对其无暇顾及。中州路一家寿险公司负责人表示,学平险转为自愿投保后,投保规模缩减,但赔付率居高不下,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业务拓展越大亏损越多。
4
学平险使孩子保障更完善
“作为社保的补充,学平险有其存在的必要,家长不应抛弃学平险,因为对家长来说,只要多拿出几十元,孩子得到的保障就可以更完善。”河南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张纪表示,学平险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保险,虽然在保障理赔方面有所重复,但两者可以互补。客户按城镇医疗保险进行理赔后,自付资金和超过城镇医疗保险限额部分的医药费,可以再到保险公司按比例理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