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愈在汴州当推官时,常与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聚在一起,过得很愉快。(资料图片) |
|
韩愈科举求仕之路,总是没有顺的时候,先是科举之路不畅,考进士三次落第,频受打击;后来虽有了进士文凭,却又连着3年找不到工作;再后来,到开封做推官,不到3年,上司便死了,还是无枝可依,只好到徐州当幕僚,又因给上司提意见被免了职……
韩愈考上进士时,已经25岁,但考上进士后,一连3年都没找到工作,其间,他最敬爱的嫂嫂也去世了,妻子卢氏和几个侄子需要他养活。没有办法,韩愈只好到处应聘,自我推介,想找个工作养家糊口。
当时的文人,有个很不错的打工方式,就是当幕僚。
所谓幕僚,最早是指幕府中的参谋、书记,后来泛指文武官署中的佐助人员,这些人主要供职于军事机关或由军事机关转化而来的政府机构,职责是为长官提建议,处理文书档案,协调行政事务,类似于现在的秘书长。
那么,一直倒霉的韩愈,能找到这样的工作吗?
经人推荐,韩愈到开封做了推官
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三月,兵部尚书董晋出任东都留守。东都留守的职责是总理洛阳军民、钱谷、守卫等事务,相当于东都军政的一把手。
韩愈的运气来了——经人推荐,他结识了董晋。董晋欣赏韩愈的才气,有意提携他。这年七月,宣武军(驻开封)节度使李万荣病死,董晋调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董晋到汴州上任,带上了韩愈,提拔他做了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负责刑狱司法工作。这一年,韩愈29岁。
至此,满腹经纶的韩愈总算当了官,他对未来充满希望。不久,韩愈派人把妻子和侄儿接至汴州,一家人的生活有了着落。
在开封,韩愈一边辅助董晋处理司法事务,一边钻研古人诗文,他的古文功底越发深厚了。忽一日,韩愈在书房读书,仆役来报说,有一姓孟的相公来访。韩愈听了,便知道是孟郊到了。
孟郊,字东野,比韩愈大17岁,颇有才华,但他也和韩愈一样,总是考不上进士。两人同病相怜,很友好。这时,孟郊刚刚考上进士,正高兴呢,写了一首《登科后》,诗曰:“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痛快淋漓,直抒胸臆,天下都传遍了。
韩愈见了孟郊,非常高兴,说:“东野兄,你的《登科后》真让人感到解气!春风得意马蹄疾,今天可是春风送你来的呀?”
孟郊道:“这次我来,是推荐一个才子,他素仰你的大名,愿从你习文。”韩愈问是谁?孟答是张籍——此人后来与韩愈、孟郊、李贺都成了好友,属韩孟诗派成员之一。
“东野兄所荐之人,我当然愿意结识!”韩愈立即修书一封,让孟郊带回。没过多久,张籍果然从和州(今安徽和县)赶来,随韩愈学习古文。其实,若论年庚,张籍韩愈岁数一般大,但他甘愿当韩愈的学生,一方面说明张籍很谦逊,一方面也说明韩愈确实有学问。
且说在张籍来汴之前,还有一个文人也从徐州赶来拜见韩愈,要与韩愈结交,并从韩愈学文。此人名为李翱,只比韩愈小4岁。之后,又陆续来了几个学生,一帮志趣相投的朋友在一起,韩愈很愉快,日子似乎过得非常快。
转眼间,已是贞元十五年春(公元799年),汴州军政一把手董晋去世了,他的儿子扶柩离汴,准备回故里洛阳。韩愈感激董晋知遇之恩,认为自己有义务护柩返洛,便告别妻儿,扶柩西行,前往洛阳。
他们走了好多天,这日来到偃师县西,离洛阳还有30里,看看天色已晚,于是在此宿夜。他们刚在客栈住下,外面就来了几个客人,大家议论纷纷:“你们听说了吗?汴州发生兵变了!”一干人听了,赶紧打听汴州的情况。
原来董晋死后,权力过渡,起了风波,发生兵变,杀将起来。
韩愈得此信息,一夜辗转反侧,后悔没把妻儿带回洛阳,使妻儿身陷险地,生死未卜。于是,他披衣下床,作诗一首,打发长夜:“……暮宿偃师西,徒展转在床。夜闻汴州乱,绕壁行彷徨。我时留妻子,仓卒不及将。相见不复期,零落甘所丁。骄儿未绝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我所,耳若闻啼声。中途安得返,一日不可更!”
但已经快到洛阳,怎能返回?只有听天由命,祈祷妻儿平安了。
在徐州,韩愈给领导提意见,被免职了
第二天清晨,一行人用过早饭,继续向西,往洛阳赶。韩愈的脚步虽然朝西,心却向东,牵挂着身后的妻儿。走过白马寺,离洛阳更近了,因不再需要住店,董家人便捧起灵牌,穿上孝衣,嘤嘤地哭起来。这也感染了韩愈,他眼中含泪,复为妻儿担忧起来。
正在这时,一匹快马从后面追了上来,那人翻身下马,向韩愈施礼道:“汴州城已起刀兵,行军司马、营田判官都被乱军杀害,夫人平安,已带着子女离开汴州,乘船下了汴水,前往彭州(徐州)。夫人怕您担心,特命小人一路追来,让您护柩之后,前往彭州与她会合!”
哦,这一下,韩愈放心了,心情轻松起来。当下无话,赶到洛阳,会同一班文士祭奠了董晋,便不再停歇,从孟津渡口上了船,顺着黄河一路向东,过巩县下郑州,最后赶到了徐州,他的家人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了。
此时,韩愈的家庭负担很重,嫂嫂去世后,几个侄子、侄媳也都在一处,加上佣人,将近二十口。这么多的人,吃饭是个问题,住房也是个问题。韩愈很犯愁,他原来当推官,俸禄就不多,这几年又没攒下钱,遇到兵荒马乱,简直朝不保夕——他有点烦,有点烦,韩愈最近有点儿烦!
如今来到徐州地界,还得靠当地领导解决问题。
于是,经人介绍,韩愈结识了徐州刺史、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
张建封是邓州人,比韩愈大好多岁,此人少喜文章,慷慨尚武,能文能武,常以武功自许。他见过韩愈,谈得投机,见韩愈一家生活无着落,二话不说,命人拿出些银子,先把韩愈的家人给安顿好了。
此人是韩愈命中贵人,韩愈受恩于他,自然把他当做知己,除为他当幕僚外,还做些义工,给他出谋划策,工作上提建议,聊天中论诗文。过了不久,韩愈发现了一个问题——彭州工作人员的作息时间和别处不一样,天不亮就得上班,入夜后才能下班,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除非有病,不得请假,不得出府。
这规矩没来由啊!公务员有意见,私下里满腹牢骚,场面上却不敢提。韩愈年轻气盛,就向张建封直言,说这种制度不合理,也不符合人的作息习惯,建议革除掉。他还专门写了意见书,递给了张建封。
他把张建封当朋友,可人家只把他当部下,对他的直言相劝很不满意,觉得他这是小题大做,不识抬举,不但未予理睬,在点卯时还更加严格了——强调所有人员,必须“晨入夜归”。
韩愈无言,郁郁寡欢,再遇到张建封时,两人便有了隔阂。
张建封还喜爱击毬运动,这项运动原是军事演练的方式之一,运动时驾驭骏马,手持球杆,往来驰骋,左右盘旋,颇能展现骑手的勇健和灵活。张建封甚好此道,韩愈却认为击毬会使战马疲劳,发生意外时会伤人。同时,韩愈还发现,淮西节度使已不奉王命,大有反叛迹象,就劝张建封不要击毬疲马,要保持马的战斗力,他还写了一首《汴泗交流赠张仆射》呈给张建封:
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场千步平如削。
短垣三面缭逶迤,击鼓腾腾树赤旗。
新雨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分曹决胜约前定,百马攒蹄近相映。
球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绂黄金羁。
侧身转臂着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
超遥散漫两闲暇,挥霍纷纭争变化。
发难得巧意气粗,欢声四合壮士呼。
此诚习战非为剧,岂若安坐行良图?
当今忠臣不可得,公马莫走须杀贼!
这个韩愈,总喜欢把诗歌与工作相结合,不但爱给领导提意见,提意见时还采用诗歌的方式进行讽劝,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接点题说当今国家正值多事之秋,忠臣不可多得,你张仆射的战马,不应跑在击毬场上,应奔驰在战场上杀敌!
按理说,韩愈这是在关心国事,爱护马匹,提的意见也很合理,殊不知张建封从贞元四年(公元788年)镇守徐州开始,在此经营长达十余年,后来又加检校右仆射,权力集中,独霸一方,容不得别人提意见。他不但不理睬韩愈,还从心底记恨起来。贞元十六年春(公元800年),张建封便找了个借口,免去了韩愈职位。
公元800年 ,韩愈离开洛阳,到长安参加吏部铨选
韩愈这次被免职,没有感到失落,相反,他觉得自己是为了国家利益进行必要的劝谏,本是幕僚的义务,为此丢掉工作,只能说明张建封没素质,此人粗豪,并不遗憾。
不过,韩愈觉得自己在徐州任职期间还是很有收获的。第一,他看到了底层人民的生活真相;第二,他看到了官吏们的工作状态很差;第三,他利用出差机会,结识了一批文士,其中就有后来非常有名的柳宗元和刘禹锡。
原来,那次韩愈写了讽劝诗后,张建封有点烦他,便让他置办厚礼,在春节前到长安给皇上拜年。这差事很轻松,可以一边在长安排队见皇上,一边拜访故友并结识新朋。一天,韩愈得知当年在汴州的同僚杨凝患病在家,便前去探望,到了杨府,正好遇见柳宗元,两人相见甚是兴奋,当下痛饮不已,韩愈还说了自己在徐州的遭遇。
柳宗元乃旷达之士,他劝韩愈不必再提张建封,此处不发芽,别处可开花,挪挪地方,便是另一番天地!于是,韩愈从长安回到徐州,便携家出城,于五月底回到了洛阳。
闲居洛阳期间,韩愈宣扬儒学,提倡古文运动,在学术界产生了轰动。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韩愈离开洛阳,到长安参加吏部铨选。所谓铨选,就是朝廷甄选人才,授以官职。这种选拔方式,不同于吏部每年定期举行的考试,而是以身、言、书、判、德、才、劳七项来衡量人才的。
这七项标准,其实比笔试更严格——几乎都是面试,难度很大。已经33岁的韩愈能否考上,还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