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擎洒满金牡丹的伞,身着绣满粉牡丹的服装,伴随着古朴的韵律舞蹈……2009中国洛阳河洛文化旅游节期间,河北的拉花表演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
“拉花跟洛阳牡丹渊源深厚啊!”18日晚,在河北拉花表演团下榻的中乾酒店,拉花表演团团长、河北省石家庄市矿区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刘保林开心而热情地说。
拉花,源于河北民间节日庙会、庆典和拜神之时的街头广场花会,是河北三大民间舞种之一,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河北井陉横涧村有一位叫杨名标的举人,曾任河南省西华县令。杨县令回家省亲途经洛阳,正值牡丹盛开,看到牡丹雍容华贵,爱不释手,于是千里迢迢拉回两株牡丹,栽于横涧村老君庙前,以花神敬之。当时杨家属乡里望族,杨名标回乡省亲,乡绅、族人聚当地“吹歌会”于村外迎接。之后,横涧人为纪念此事,遂将“吹歌会”命名为“拉花”。
10年前,河北拉花艺人就有了到洛阳牡丹花会开幕式上表演的念头。2009年7月上旬,在北京市召开的一次全国旅游会议上,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巧遇河南省旅游局负责人及洛阳市人民政府代表,在冯骥才的大力推荐下,河北拉花终于获得到洛阳一展芳容的机会。
据69岁的拉花的传承人武新全老人介绍,传统井陉拉花以“拧肩”、“翻腕”、“扭臂”、“吸腿”和“撇脚”等动作为主要舞蹈语汇,形成刚柔相济、粗犷含蓄的独特艺术风格。
刘保林“抱怨”:“我们准备了6分半钟的节目,结果只让我们演了1分半钟!”他念叨:“如果能在明年牡丹盛开的时候再来洛阳,在洛阳牡丹旁舞一段完整的拉花,就太过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