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名称:彩绘胡商俑
时 代:唐代
尺 寸:高23.5厘米
收藏单位:洛阳博物馆
提起丝绸之路,您有什么印象?洛阳博物馆副馆长谢虎军说,丝绸之路远不像它的名字那样柔滑、浪漫,充满温情。
这条长达7000多公里的欧亚大陆桥,大体分为南、中、北三条线路,中间有许多分支,沿途有许多高山峡谷和广袤的戈壁沙漠,人文环境差异很大,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潜伏着重重危机。
丝绸古道上,风尘仆仆的不仅是各类商队、王朝的使节,还有军队、流浪者、探险者、匪徒、失意的政客、钦犯、怀着虔诚信仰的宗教信徒、求知的学者。各色人种,气象万千。
雄关漫道,自然的阻隔,复杂的人群,再加上沿途各国的割据势力和利益冲突,决定了历史上的商队和商品更多是采用梯级转运、利益均沾的方式进行运输。
洛阳出土的彩绘胡商俑定格了一个负重前行的西域商人的形象:他头戴尖顶折檐毡帽,深目高鼻,颧骨突出,满鬓胡须,身着翻领长袍,腰中系带,下着紧身裤,足登长筒靴,左手执水壶,右手贴右肩拽着背负的鼓鼓行囊,身体前倾,作躬身前行、回头远视状。商佣整体施红色彩绘,胸、行囊部分施少许黄釉,造型十分生动。
从面部特征来看,这个胡商与《新唐书》卷二三八记载的大食人“男子鼻高,黑而髯”相吻合。“大食”是唐朝人对阿拉伯人的专称。唐高宗时,大食人打败波斯帝国,占领伊朗高原,并于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向唐遣使朝贡。
大食与洛阳的一次直接联系,发生在唐“安史之乱”前后。当时,由于政治腐败,节度使安禄山与其部将史思明以诛宰相杨国忠为名,在范阳举兵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叛军占领洛阳,次年称帝。
公元756年,唐太子李享率3000兵马逃往宁夏灵武,继承皇位,组织军事力量,光复王业。当时,李享势单力薄,便向边疆回纥、拔汗那以及西域各国许以厚赏请兵援助。据《旧唐书·肃宗本记》记载:“元帅广平王统朔方,安西,回纥,南蛮大食之众二十万,东向讨贼。”
经过激战,唐王朝先后收复长安、洛阳,平息了安史之乱。关于大食这支部队的具体数量及平乱后是否遣返阿拉伯,众说纷纭。其中一种说法是,大食曾派三千骑兵助唐平乱,事后唐王赏赐这些士兵居住在长安、洛阳,为其修建清真寺,准其与中国妇女婚配,子孙繁衍,世代相传,成为今日回民的先民。
洛阳唐墓发现的这种作长途跋涉状的大食人俑,曾多次在日本、韩国、意大利、比利时、法国、美国等地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