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回来,我正在书房里上网,7岁的儿子悄悄走过来,仰起小脸问:“爸爸,墨水有毒吗?”还没等我回答,妻子走过来,瞪着眼说:“这两天你都问了无数遍了,给你说有毒有毒,红的有红毒,蓝的有蓝毒。”我急忙冲妻子摆摆手。儿子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了,妻子对他还采用这种粗放式的教育办法,确实有点过时了。我对儿子说:“我还真说不清楚,但我可以帮你查查资料。”
儿子迟迟疑疑地出去了。过了不大会儿,他又踅了回来,怯怯地问:“如果喝了墨水,不会被毒死吧?”我马上听懂了儿子的言外之意,一定是他自己或者别人喝了墨水,才会造成他如此不安的。我指着电脑屏幕说:“墨水毕竟不是饮料,要尽量避免摄入。但如果不小心喝了点儿墨水,一般不会对身体带来多大危害的。”
儿子长出一口气,笑了。我问:“儿子,你怎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呢?”儿子和盘托出:原来,在前天学习书法的时候,为了好玩,他往自己的饮料瓶中滴了一滴墨水,并骗同桌说这是他的彩色饮料。同桌感到好奇,偷偷喝了一口。儿子回来后,担心墨水有毒会毒死他的同桌,已经心神不宁两天了。
我恍然大悟,马上替儿子拨通了他的同桌家里的电话。儿子听着电话里小伙伴欢快的声音,终于放下心来。
现在的孩子,知识需求更加丰富,随之而来的烦恼也相应增多。他们迫切需要了解一些知识,需要家长的正确解答。但是,出于各种原因,孩子有时不会直截了当地告诉家长自己的想法或疑问,而是拐弯抹角地表达,或是蜻蜓点水似的试探。这时,家长不能只是简单地回答表面问题,而要由此及彼,深入分析孩子提出这种问题的动机和目的,主动帮孩子解决他们不敢直接提出或表达不明的问题。
作为家长,平时要多观察孩子每一个细小的举动,经常与孩子交流,千万不要忽视他们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简单问题的后面可能隐藏着孩子特殊的用意,而这些“言外之意”才真正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需要家长特别关心并给予正确反馈的东西。家长,只有做到关注孩子心灵成长、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听懂孩子的“言外之意”,并且及时巧妙地为他们解疑释惑,才能全面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