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34版:视 野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国庆大阅兵幕后英雄的苦乐家事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09 年 9 月 28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国庆大阅兵幕后英雄的苦乐家事
据 军营生活
  学员千人大方队进行“V”字形分列式训练。“V”,胜利的象征。 (资料图片)
  阅兵训练场上,一位84岁的老军人在为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式的方对作示范——他就是曾连任11次海军方队总教练、我军唯一的队列教授孙国桢大校。本版选登了他一些鲜为人知的家事,以飨读者。

  毛主席说:“海军走得好,走得像一个人一样!”

  50多年前,20岁出头的孙国桢怀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远渡重洋,成为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受训的中国水兵。1948年5月,他与600名爱国官兵一道,驾驶着英国赠予国民党海军的王牌舰——“重庆”号巡洋舰返回祖国时,内战的战火正在燃烧。他们很快被派往前线。1949年2月25日,不满国民党内战政策的“重庆”号巡洋舰爱国官兵,在共产党政策的感召下举行了震惊中外的起义,驾驶这艘国民党海军最大的军舰投奔了解放区。青年孙国桢作为“士兵解放委员会”(该舰主要起义组织)27名成员之一,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

  在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阅兵式上,首先通过天安门的是由“重庆”舰起义士兵组成的人民海军受阅部队。这支部队本来也有孙国桢(曾是国民党黄埔军校的步兵基准兵,队列动作名列前茅),只因军乐队离不开他这位萨克斯手,他未能参加开国大典的行进行列。

  1950年,国庆阅兵式走上正规训练轨道。新式的人民海军军官方队由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大连海校(大连海军舰艇学院前身)的学员组成。孙国桢作为该校队列教官,每次都出任这个方队的总教练。

  1954年,国庆5周年大阅兵,白色的海军方阵踏着雄壮的军乐节奏第五次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上,气势排山倒海。海校学员用年轻、自信、铿锵、潇洒的步伐,展示了中华民族和年轻共和国的风采。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笑容满面,频频挥手致意,深情的目光随着白色方队走了很远。然后,他高兴地对身后的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大将说:“海军走得好,走得像一个人一样!”

  当时,与毛主席有厚交的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大将兼任大连海校校长和政委,他听到毛主席的表扬后,立即写了一张便条,让工作人员把这消息转告在右侧观礼台上的海军受阅部队总指挥、大连海校副校长白兆麟。

  这次阅兵式后,“受阅方队第一名”的锦旗奖给了大连海军学校。孙国桢第一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文工团的一名小女兵说:“我要求嫁给孙国桢!”

  生活中的孙国桢很潇洒。他不仅身板笔直,军人姿势标准,而且萨克斯吹得很棒,交际舞跳得很好,再加上浓眉大眼,年轻的时候真是一表人才。然而受“出身”影响,他快30岁了,婚姻问题仍未解决。

  20世纪50年代初,海军文工团归属大连海校。文工团有一名活泼漂亮的小女兵,名叫曲萍。每逢周末舞会,曲萍总爱找孙国桢跳舞。一次跳舞比赛,他俩配合默契地跳起华尔兹,舞姿潇洒优美,格外引人注目。跳到最后,舞池内只剩下这一对舞伴了,四周观看的人不约而同地报以赞美的掌声。于是,“舞王”、“舞后”的称谓自然而然地落到他俩头上。

  谁知就是因为这次跳舞,曲萍在周末班务检讨会上成了“帮助”对象。领导质问她为什么专爱找留学英国人员跳舞,曲萍忽闪着大眼睛说:“因为他们跳得好呀!”领导说:“你要从思想感情上找找原因!”曲萍想了想说:“我可能从思想感情上有点喜欢孙国桢吧。”领导气得大发雷霆,可又拿这个才18岁的天真无邪的女孩子没办法。

  海校的人把“小曲萍看上了孙国桢”当成一桩笑话传开了,曲萍对这事儿更认真了。一天早晨,她在上班的路上塞给孙国桢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咱俩交个朋友好吗?”

  又逢周末舞会,曲萍脸红红地来找孙国桢,孙国桢拽了一下她的小辫子笑道:“你这个小丫头,思想还挺复杂的!”曲萍认为孙国桢看不起她,气得转身跑了,还一连几个星期都不理他。后来,孙国桢的教研室主任看出了端倪,热心地为他们撮合。

  “你可要三思啊!”孙国桢诚恳地对曲萍说,“我是起义人员,家庭成分不好,年龄又大,跟了我你可要背包袱啊!”岂料孙国桢越这么说,曲萍越坚定了决心。一天,曲萍独自来到海校政治部组织科,把写好的结婚申请书交给科长:“我要求嫁给孙国桢,我不希望他快30岁了还结不上婚,请你们马上批准!”

  1955年5月26日,孙国桢和曲萍参加完舞会后,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婚后第17天,孙国桢作为海军方队总教练奉命赴北京参加集训。不久,海校学员也进驻北京参加受阅前的合训。孙国桢在北京期间严格执行阅兵总指挥部的规定,既不给家里写信,也不打电话。曲萍惦念着丈夫,中秋节拎着1公斤月饼从大连专程赶到北京。傍晚,在阅兵村大门外,孙国桢与曲萍见面了。他照面就甩了一句话:“你怎么来了?”曲萍小嘴一撅:“来看你呗!今天是八月十五,给你送几块月饼。”孙国桢毫不领情,大手一挥:“快回去。训练期间不许会客,更不许家属探视!”说完连一块月饼也没留,硬是把曲萍撵走了。

  国庆阅兵式结束后,曲萍掐指盼望着丈夫的归期,不料等到的却是丈夫被隔离审查的消息,说是他有反革命问题。整整半年,他们夫妻不得见面。

  此后,随着政治运动不断升级,孙国桢成为“老运动员”:每年国庆阅兵式一结束就照例接受审查;翌年受阅部队一开训便获得“解放”,重新活跃在阅兵场上。

  国庆10周年的大阅兵训练进入高潮,孙国桢作为第10次出征的老将,立誓使海军方队走出最好水平。他废寝忘食地钻研训练方案,不分昼夜地“钉”在训练场上。

  此时又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十一”前的一个下午,孙国桢奇怪地发现,南苑练兵场上只有他一个人在训练学员,其他方队不见了教练和干部的踪影。傍晚,一长溜汽车驶入兵营,各军兵种教练和领队兴高采烈地回来了。有人大老远就大声对孙国桢说:“老孙,毛主席接见全体教练,你怎么没去呀?”孙国桢顿时怔住了,胸口像被刺了一刀,一股莫大的委屈涌上心头:自己当了10任总教练,为什么10年来毛主席第一次接见教练人员却单单不许自己参加!当天夜里,孙国桢这条硬汉子第一次悄悄地流泪了。

  第二天,孙国桢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训练场上。这次国庆阅兵,孙国桢训练的方队又受到了共和国将帅们的一致好评,再次荣获“受阅方队第一名”的红旗。

  曲萍千里寻夫,大闹阅兵场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阅兵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才举行阅兵。不久,“文化大革命”爆发,国庆大阅兵更无限期地停止了。

  “文化大革命”第二年,造反派开始揪斗孙国桢,说他是“假起义,真潜伏”,把他打成“特嫌分子”看押起来。曲萍也跟着受迫害,不仅军籍丢了,工作没了,而且行动受监视。可庆幸的是,这个坚强的女人没有在逆境中倒下,为了抚养子女,支撑这个家,她当过铸造工、搬运工、水暖工,也曾顶着烈日到海滩上晒海带,冒着大雪拉平板车挨家挨户送煤拉炉灰……在最困难的时候,她仍然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热爱,自己动手用旧军服改成合体的旗袍,用从柴禾堆里挑出来的木料和旧毡子做成沙发,还用罐头盒做成二胡教子女乐器……

  1968年,孙国桢被发配到远在千里的草陀子农场“劳动改造”,去了一年半,杳无音信。曲萍去找专案组的负责人,质问他到底要“改造”孙国桢多长时间?那位负责人回答:“没有年月。若等不得,你就改嫁!”

  曲萍一气之下决定千里寻夫。她把两个孩子送到姥姥家,然后背着一个行李卷,领着几位和她有同样遭遇的女人一起上路。

  “九一三”事件之后,孙国桢和曲萍双双回到大连海校。然而,孙国桢的案子并未了结,而是作为“历史问题不清楚”被长期挂了起来,以致后来两个孩子因为父亲的这一问题迟迟入不了团。

  1979年金秋,与共和国同龄的大连海校迎来了她30岁生日。校庆日下午,全体干部和教员齐聚阅兵场,准备与海军首长合影。就在队形已经排好、全体人员翘首以待海军首长莅临之际,曲萍突然出现在众军官面前。唰,数百道目光聚集在这个不平凡的女人身上!只见她坦然地迎着众人的目光,在队前走了一个来回,然后站在队伍中央高声说道:“我是来找我丈夫孙国桢的,他是特嫌分子,怎么能和这么多的党员一起照相?这简直是对我党我军的莫大侮辱!”曲萍越说越激动,朝着队伍高声喊道:“孙国桢,回家!”这阵势震惊全场,人人屏住呼吸,瞪大了眼睛!陪同海军首长一同前来的一位海校领导的脑门上顿时渗出豆大的汗珠,一溜烟地跑过来,拉着曲萍的胳膊小声安抚道:“曲萍同志,你先回去,孙国桢的问题我们会研究的。”

  曲萍大闹阅兵场之事,不仅轰动了整个大连海校,也惊动了北京海军机关。海军首长亲自调看曲萍写的材料,亲自过问孙国桢的问题。大连海校新党委班子从孙国桢的案子入手,对原“重庆”舰起义人员的所谓历史问题进行全面复查,并迅速作出“一律彻底平反”的决定。曲萍因此被人们誉为“女中豪杰”、“巾帼英雄”。

  59岁老将第11次挂帅出征

  从1960年到1984年,时隔24年之后,共和国再度决定国庆大阅兵。孙国桢第11次挂帅出征,担任海军军官方队总教练。

  阅兵指挥部规定,各受阅方队总教练不得超过40岁,而孙国桢这时已59岁了。

  春季,各方队教练到北京八一射击场集训。孙国桢前来报到,值班参谋不由得怔了一下,细看他的履历表,发现他已超龄19岁,于是打电话直接向阅兵总指挥秦基伟请示。秦基伟特批:“同意孙国桢同志参加。”

  孙国桢训练的方队,再次在天安门广场接受领袖和人民的检阅。20世纪50年代的10次大阅兵,孙国桢一次也没有亲眼看见自己训练出来的方队是怎样通过天安门的——都是在喇叭下和收音机旁收听阅兵式实况转播。直到国庆35周年,他才从电视上第一次看到阅兵式的热烈盛大场面。

  1984年10月1日零时,孙国桢像送勇士上前线一样,把352名着装崭新的学员送上开往天安门广场的汽车,他的心也随着汽车飞驰而去。毫无睡意的他独自在阅兵村大门口踱着步,直到拂晓。

  这次大阅兵,海军方队受到军委主席邓小平的通令嘉奖,孙国桢荣立个人二等功。庆功会后,当时的海军司令员、后来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将军特意与孙国桢合影留念。

  50周年大阅兵的厚礼:

  一支世界最大的军人方队

  国庆35周年大阅兵之后,孙国桢受海军首长委托,用10年时间踏遍祖国万里海疆,凡是有水兵和训练团的地方都留下他检查、指导、教练、示范的不倦身影。他还多次应邀进京,与天安门国旗班和三军仪仗队的官兵交流切磋技艺。

  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离休的孙国桢以顾问身份再次出现在海军大连舰艇学院阅兵场上,他集近半个世纪的实践经验,指导该院学员旅编练成一支世界最大的军人方队——千人大方队。这支方队由1050名学员组成,人数正好是国庆阅兵式一支受阅方队的3倍。

  1995年12月10日,23国驻华武官团访问大连舰艇学院,观看这支方队表演。当1050名学员踏着鼓点、高唱军歌、气势磅礴地走来时,观礼台上响起一片“OK!OK!”的叫好声。当千人大方队再次通过观礼台时,队形相继分解变成了菱形、三角形和V字形。内行的武官们立即看懂了其中的寓意:菱形代表严整,三角形代表稳固,而“V”字形则是胜利的象征!他们对这独具匠心的创意报以热烈的掌声。武官团团长兴奋地伸出大拇指说:“这是一艘人造航空母舰!”

  1999年,孙国桢对记者说,他五年前训练的那支千人大方队,实际上也是为国庆50周年大阅兵做准备。因为国庆50周年大阅兵适逢澳门回归祖国、改革开放取得辉煌胜利之际,盛况空前,一定要走出历史最好水平和世界一流水平。他还说:“如果国庆50周年那天我能亲眼看着我们的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那将满足我一辈子的最大心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