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陈廷文(左一)和同学学习操作“康拜因”留念。
(李砺瑾 翻拍) | |
讲述人:陈廷文,退休工人
年 龄:80岁
采访地点:北方企业集团家属区二社区
陈廷文出生在河北省宛平县莲花庵村(在今北京市房山县),16岁参军时在晋察冀北岳军区运输队,专门给前方的军队运送枪支弹药,后来在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工会做后勤工作。
1949年,农业部成立中央农业部机耕学校,从各单位选送学生,学习农业机械的操作和维修,陈廷文被调到该校学习。陈廷文说,他们学习的播种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都是从苏联进口的,他们管联合收割机叫“康拜因”,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收割机。由于整天和机械打交道,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洗不掉的油污,于是戏称自己是“油壶”。后来,这些“油壶”成了新中国第一批农业机械手。
1949年9月28日晚上,大家在餐厅吃过晚饭后,校长李直突然宣布,10月1日将举行开国大典,大部分同学都要到天安门广场参加游行。大家一下子炸开了锅,身材高大的陈廷文被选为8名旗手之一。经过两天的训练,刻骨铭心的一天来到了。
“早餐是大白馒头,可是没人能吃得下,大家都急着参加开国大典呢。”陈廷文说,早上6点,他们从位于北京双桥的学校坐车到了位于东单的老钱局胡同,那里是农业部办公所在地。8点,大家排好队,行至天安门西边华表的东南方时停了下来,当时的天安门广场前早已是一片红色的海洋。
陈廷文清晰地记得,当时他们的游行队伍排成8路纵队,他在第4排第6列,旁边是学校教拖拉机驾驶的一位美国教授。所有参加游行的人都统一着装,大家脚蹬翻毛皮鞋,身穿蓝色背带裤、白衬衣,戴着工作帽,甭提有多神气了。和其他人穿翻毛皮鞋不同的是,这位叫韩丁的美国教授,穿着一双农村的土布鞋。
游行的队伍马上要经过天安门了,激动的陈廷文一会儿摸摸扣子,一会儿把帽子整整。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陈廷文他们致意时,大家的情绪高涨到了顶点,他旁边的美国教授也是一蹦老高,和大家一起欢呼:“毛主席万岁!”
游行结束后,他们从西单走到了东单,谁也不知道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