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0版:60周年见证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唐山地震当天,我奔赴灾区
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9 年 9 月 30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唐山地震当天,我奔赴灾区
记者 程奇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7.8级地震,造成24.2万多人死亡、16.4万余人重伤。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国家级救灾;10余万解放军紧急奔赴灾区救援;全国各地5万余名医护人员和干部群众紧急集中,救死扶伤和运送救灾物资……昨日,市第一人民医院退休医生马进京为记者讲述了洛阳医疗队员驰援唐山大地震灾区的经历。  

  地震当天火速驰援

  1976年7月28日9时许,马进京和往常一样在胸外科病房查房。医院突然发出紧急通知:当天凌晨,唐山遭受特大地震灾害,院领导号召大家自愿报名,参加河南医疗队,奔赴唐山参加救灾。马进京说,当时的新闻传播很滞后,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唐山发生地震的事儿。

  几分钟后,医院领导作出决定:成立27人抗震救灾医疗队,急赴灾区。当天下午,马进京就随队赶到郑州,和来自全省各地的同行组成河南医疗队。“那时的人很单纯,说走就走,大部分人家都没回就出发了,连个人卫

  生用品都没带。”马进京说。

  当晚,包括洛阳医护人员在内的河南医疗队,乘坐专列火速驰援。专列一路不停,直接赶赴北京。

  次日下午,专列到达北京。马进京说,当时北京余震比较明显,火车站工作人员都搬到了广场上办公。外交部负责接待河南医疗队,6辆大面包车已经停在站台上,他们在北京站只停了半个小时,就乘车赶赴唐山灾区。

  医疗队员是“招手停”

  唐山附近的公路出现很多裂缝,宽的有一米多,附近的小河也被震得歪七扭八。由于救灾部队很多,道路拥挤,很多救灾车辆开不进去。根据上级安排,河南医疗队被就地安排到唐山市乐亭县大杨庄公社救灾。

  汽车走走停停,速度很慢,到开滦煤矿附近时,已经是深夜。医疗队成员肚子饿不说,最难熬的是口渴。因为唐山附近的水井在地震中往外冒黑色毒沙,他们一天没有喝水,个个口干舌燥。开滦煤矿的同志,给他们熬了一锅咸菜汤,每人一碗,大家狼吞虎咽地喝了。

  第二天,河南医疗队赶到大杨庄公社,在一个广场上,大伙儿用塑料布、木棍、砖头,搭起简易帐篷,里面铺上木板,就成了“手术室”。

  马进京说,当时虽然缺乏现代化医疗器械,但由于组织良好,医疗救治的效率并不低。重伤员经过简单处置后,被送上飞机运往大城市接受救治;他们主要救治骨折、划伤、刺伤的病人。

  据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志记载,该院医疗队在唐山救灾期间共治疗各种疾病患者1297人,计2163人次,抢救危重病人67人,出诊97次,进行大小手术42次,同时还开展了卫生防疫工作,建消毒水井47眼,消毒厕所602个。

  马进京说,医疗队员经常背着急救包,步行到偏远乡村出诊。出门后,医疗队员就是“招手停”,不论走到哪里,群众一招手,就停下来提供服务。

  老大娘送来了蒸馍

  马进京说,当时面粉和大米优先供应灾区群众和伤员,医疗队员吃的是东北的高粱米。咱河南人吃不惯高粱米,因不好消化,多数人都拉肚子,可他们忍着,没一个人抱怨。

  一天,当地一个老大娘来到医疗队帐篷,送来了河南人爱吃的馍,他们很感动,都不吃。“别推了,啥你们我们的,你们来唐山救灾,咱就是一家人!”老大娘的话让在场的人直掉眼泪。

  后来因为四川发生地震,河南医疗队奉命赶往四川救灾。

  “火车到达郑州后,当时的省委书记亲自到车站迎接我们。此时,火车站突然放出哀乐——毛主席逝世了,医疗队队员们哭成一片。”马进京说,后来根据上级安排,河南医疗队在郑州就地解散,洛阳队员顺利返乡。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