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中午,在邙山镇后洞村的一块玉米地旁,52岁的孙建厚额头满是汗水,他一仰脖喝了半瓶水,望着身后的一袋玉米说:“这都是从人家已经收过的玉米地里拾到的‘漏网之鱼’,我每天都能拾一袋子。”顾不得揩去汗水,他笑呵呵地边说边把袋子放到摩托车上,临走时还不忘把闯进旁边红薯地啃叶子的一只山羊轰走。
孙建厚在我市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孩子已经参加工作,全家衣食无忧。假期他为何放着闲适的生活不过,偏偏要到地头“吃苦”呢?“这样既可实现颗粒归仓,又能锻炼身体,我觉得心情很舒畅,真的非常好。”孙建厚这样总结3天来的“心得”。
其实,国庆假期适逢秋庄稼成熟收割,像孙建厚这样走到城市近郊田间地头“淘宝”的市民还有不少,他们晨出暮归,乐在其中。
周女士家住西工区唐宫西路。2日上午,她和爱人带着5岁的女儿驱车来到辛店镇后营村的一块田地旁,这是一块花生地,花生已经收毕。周女士和爱人拿着小铲和环保购物袋,带着孩子走进地里,在原来长花生秧的地方仔细挖着,一会儿,一颗颗花生就从土里翻滚出来。“琳琳,快看,花生就生长在这里”。小琳琳忙将花生放进购物袋。
“对于很多在城市长大的孩子来说,他们很难说出自己吃到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更别提亲自到地里看庄稼了。这次我们趁假期带孩子到地头转转,让她长些见识。”周女士说,他们已是第二年在“十一”期间带孩子到地头体验田园生活了。
除了田间“淘宝”,也有市民直接加入收割庄稼的队伍,他们不要报酬,图的是个新鲜。2日上午,家住瀍河回族区五股路的张秀琴骑电动车来到市区北郊拾花生,她看到一户农民在收割黄豆,便主动请缨“试镰”,结果忙活半天也没收上几棵,姿势也拿捏得难受,引得田地里笑声不断。她离开时,热情的农户顺手在地边摘个南瓜相赠。
邙山镇一名饭店老板介绍,这几天,到他饭店里添加白开水的人比较多,“他们一般是骑着摩托车或电动车,也有开小轿车的,这里离庄稼地比较近,很多人喜欢喝热水,过来把瓶子添满就走了,中午连饭也不吃,真跟庄稼人种地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