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9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09 年 10 月 14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河洛春秋 乐圣李龟年(上)
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
本报记者 孙钦良/文
昆曲《长生殿·弹词》中的李龟年形象(右一)。    (资料图片)
  盛唐时期,洛阳出了个大音乐家李龟年。

  这个人名气很大,杜甫的落花诗章里,有与他在江南相逢的惊喜;杨贵妃的风流艳史中,有他时隐时现的身影;李白的清平调词里,有他相伴相和的歌声——他前半生高歌盛世,后半生低吟不幸,他是大唐由盛而衰的见证人。  

  李龟年是洛阳人,其住宅在东都通远里。

  这个坊里在东都外廓城的东北角。最近几年,我市唐史学者对其宅第位置产生争议,一种新说法认为他不住洛河北,而住洛河南,住宅离白居易的履道里不远——这里不纠缠他的宅第问题,只说在开元、天宝年间,洛阳为啥能出这样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一)

  这与洛阳是大唐的东都有关。

  唐代,音乐在民间尚未普及。音乐的核心建制在京城,西京长安、东都洛阳的乐坛都很活跃。

  唐玄宗李隆基是个音乐迷,他在长安建有“梨园”。梨园本是地名,究竟在什么地方,现已找不到具体位置了。有说在今西安东边的临潼骊山上,也有说在西安东南隅的曲江池旁,还有说在西安城的东北一带,但不管在什么地方,当时那里栽有很多梨树是肯定的。

  玄宗选择这个地方,图的就是梨树多。梨园环境美、空气好,便于演员吊嗓子,成了一个“演员培训中心”。当时,除了请专门的音乐人来教习歌舞外,还请有名的文人为演员填词或编写新节目,李白、贺知章都到过梨园,也都留下了曲词。

  时间久了,梨园便由地名变为社团名称,凡在此学习过的艺人,都称为“梨园弟子”;毕业后专职从事演艺事业,就是干了“梨园行”。

  洛阳当时也有这样的组织和场所,也有专门的音乐教习场地,这就为李龟年的成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另外,李龟年出生于宫廷乐师世家,从小耳濡目染,浑身都是艺术细胞,就连他的弟弟李彭年、李鹤年,也都有这方面的天赋和专长。

  由于长辈中多有宫廷艺人,李龟年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出入王侯公卿之家,跟在大人的屁股后面混场子,从这个高门大宅到那个私家园林,再跟着去赶一场堂会,几乎成了他的必修课。

  当时东都城规模很大,城区横跨洛河两岸,仅私家园林就有上百家,那些贵妇人嫌在住宅内听歌太聒噪,就到园林中看歌舞。每年新春,都是演出最为集中的时段,从早到晚,李龟年都要在天津桥上跑几个来回,忙着看演出。

  八九岁时,李龟年便和众多宫廷乐手混得熟络。刚开始,他并没有专门学唱歌,而是悄悄地摸乐器,谁的琵琶弹得好,谁的笛子好听,谁的箜篌能奏出流水的声音,谁的羯鼓敲响后马匹会跟着嘶鸣,他都摸得一清二楚。

  当时的东都洛阳,是西京长安的政治后花园,国家机构中的一些职能部门,西京有的东都也有,两套班子同时运行。东都常置留守,皇帝经常来,皇后也跟着来,唐高宗、武则天等帝后,常常是联袂而来,一住就是几个月。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更是热爱洛阳,因为他就是在洛阳出生的。

  皇帝是来巡视的,王公贵族却是来聚居的。他们的到来,客观上促进了洛阳乐坛的发展,尤其是那些王公贵族,闲着没事,常常要在家里唱堂会,由此造成坊间歌手的剧增。这些艺人今天被张三邀请,明日接受李四款待,为了不唱重复的歌曲,就连夜填词,加班度曲,忙得不亦乐乎。

  所谓“度曲”,是指那些通晓音律的人,自己写歌词、谱写新曲调,谓之“自度曲”。 其实,这是一种竞争,原因是王公贵族之间在相互较劲——你的演员美,我的歌词新;你的曲调雅,我的歌舞劲!这种相互攀比,繁荣了洛阳乐坛,使艺人有了谋生的平台。

  李龟年,就是这块音乐土壤中的好苗子,他在拼命吸收养分,茁长成长。

  (二)

  岐王李范,是唐睿宗的四子,唐玄宗的亲弟弟。此人喜欢音乐,礼贤下士,口碑很好。《旧唐书·睿宗诸子传》说他是“好学工书,雅爱文章之士,士无贵贱,皆尽礼接待”。

  岐王宫邸在尚善坊,也就是今天的安乐窝一带。此地北临洛河,南望伊阙,风景优美,屋宇连栋,当时的名流雅士,都知岐王热情好客,也就常常过来聚集在一处,吟诗唱和,摆弄音乐。

  李龟年是岐王府的座上客。

  一次,李龟年带着弟弟彭年、鹤年来到岐王宅,正碰上王府举办一场小型音乐会,只见帷幕之外,或坐或站尽是东都名士。帷幕之内丝竹声声,不同乐器正在配合着定调门,演出就要开始了!李龟年赶紧招呼弟弟坐下来。

  这是一次高水平的演出,所奏音乐来自全国各地。李龟年在审音辨律方面是个小行家, 他边听边小声地讲解,提醒弟弟说:“这是秦音的慢板。” 一会儿又对弟弟说:“这是楚音之流水”。两个弟弟在哥哥的解读中,认识到各地音乐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正在那里琢磨呢,演出却戛然而止,演员都站起来谢幕了。

  当时在台上演出的,正是红极一时的乐手沈研和薛满,她们都是技艺高超的女伶,是高门大宅内常出常进的著名艺人。演出结束后,岐王自然有奖励,除了给艺人赏金之外,还给前来捧场的贵宾赠送了“破红绡”和“蟾酥纱”,这是非常好的丝织品,市面上难得一见。

  其他贵宾都很高兴,忙着领受馈赠去了,李龟年的注意力却在乐器上。他悄悄揭开帷幕,从沈研手中接过琵琶,在人家离开之前,轻轻拨弄起来。岐王见了,微笑地看着他,不知这时该不该把手中的礼物送给他——李龟年喜爱音乐,已经到了目中无人的地步了。

  事后,岐王私下对别人说:李龟年将来定能成为好乐师!

  就这样,李龟年带着弟弟成了王公贵族家的常客,其间接触了很多乐器,甚至连从西域进来的羯鼓他都会打。到了十五六岁,有人驮来一马背的乐器,一样一样他都能演奏,人皆称神。

  一次,李龟年在东都皇城内看到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唱会,感觉特别过瘾。他发现参加演出的梨园子弟,分为坐部和立部。坐部是优秀的演员团体,歌者和乐工都坐在堂上演出,配舞精悍,伴舞者只有3人至12人,舞姿文雅,动作轻缓,是用丝竹细乐来伴奏。立部是一般演员团体,风格粗狂,歌者都站在地面上歌唱,乐工们立在堂下演奏,伴奏的乐器有鼓和锣,伴舞者有很多,60人至80人不等,舞姿威武,阵势庞大,一派热闹景象。

  由此,李龟年发现了音乐的雅俗,分出了节奏的快慢,看到了演员和乐工的不同分工。他还发现,凡是皇室组织的演出,儿童演员占得比例很大,贵妇人似乎更喜欢儿童演员,喜欢看他们当场化妆,喜欢拉着他们的小手攀谈,喜欢赏赐他们礼物。这些儿童演出队伍,称为小部,主要表演舞蹈,分为文舞、健舞两种,他们基本来自梨园培训班,一边学习,一边走穴,为别人伴舞。

  这是充满艺术气息的时代,当时的长安和洛阳,很容易看到来自伊朗、印度的歌舞。开放的国度,开放的艺术,高鼻深目的西域来客,与大唐儒雅的音乐家牵手,奏出了和谐的音符。

  李龟年生活在这样的国度,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眼前常见优伶舞,耳边不断丝竹声,他尽情地学习着各地音乐,为将来进入宫廷乐坛做准备。

  (三)

  《明皇杂录》记载“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善歌”。

  又载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兄弟三人,各有文艺天赋,李彭年善舞,李鹤年也像李龟年那样善歌。同时,李龟年还擅吹筚篥(bì lì),擅奏羯鼓,长于作曲。

  兄弟三人各有所长,这与他们每次看演出的侧重点不同有关。

  当时的洛阳,出现过一种很不好的现象,艺人们动不动就唱对台戏(这种遗风至今犹存)。这种对台戏,火药味很浓——在一个场子的两端,搭建两个面对面的舞台,争夺同一场中的观众。谁的观众稀稀拉拉,就算失败;谁的观众多,就算胜利。有时候两班人马同时到一个公卿之家演出,为了争业务,都不要利钱了,只为一争高低,反而弄得主家不好意思。

  但李龟年却很高兴,他对两个弟弟说:有了对台戏,我们便可各自找到喜爱的节目看,还可同去同归,太方便了!于是,李彭年去看舞蹈,李龟年带着李鹤年去听歌曲。

  到后来,洛阳艺人唱对台戏的情形,被人举报到了玄宗那里,玄宗听了哈哈大笑,说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于是,开元二年(公元714年),长安、洛阳都设置了左右教坊,用来管理、约束文艺界。

  此机构虽名教坊,但带有官署性质,专管雅乐以外的俗乐,对民间演出进行规范,兼管歌唱、舞蹈、百戏的教习和排练演出等事务。

  在唐玄宗的直接过问下,教坊不但继承了传统音乐,还收集民间音乐、西域音乐,加工整理成为教坊曲目。唐玄宗又命文臣创作“新曲”,编入教坊曲目,形成“长短句”,使之更便于传唱和抒情,这就是“词”的雏形。

  所有这些艺术形式,对李龟年都有影响,都是他成长的养分,他之所以成为音乐大师,与他丰厚的积累有关。李龟年年轻时曾在蕲州蕲县(今湖北蕲州镇)当过县丞,是被直接召入宫中供职梨园的。他的两位弟弟李彭年、李鹤年也同时被召到长安。

  兄弟三人来到长安,对秦地音乐产生了极大兴趣,合作创作了《渭川曲》,其歌其曲,如瀑布临崖、珠玉飞溅、回旋有声,唐玄宗听了,感到畅快淋漓,大异于绵绵丝竹之音,便赏赐了他们,并提拔李龟年为宫廷乐手。

  从此,兄弟三人满名京都,他们的精湛技艺,受到了王公贵族的欢迎,每演一场,赏钱成千。这些钱基本上被运回洛阳老家,用于在通远里修建豪华宅第,史载其奢侈豪华程度,远远超过一般公卿。

  但兄弟三人当中,名气最大的还属李龟年。而他的成名,除了自身条件外,还与两个著名诗人有关,这便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故事,请看下篇——《李龟年:落花时节又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