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名称:彩绘骑马乐俑 时 代:唐代
尺 寸:俑高29厘米 马长24厘米 收藏单位:洛阳博物馆
1988年4月,偃师县政府招待所建设时,进行了前期的文物勘探,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和偃师县文管会在此发现了一座唐墓。
墓主人柳凯,河东(今山西)南解人,曾任光州定城(今信阳潢川)县令,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终于县邸,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与夫人裴氏合葬于偃师县亳邑乡邙山之南。
墓中出土的文物中,一组十件彩绘骑马乐俑引起了文物工作者的注意。这组骑马乐俑姿态各异:有的身体端坐,屈肘持竖笛或排箫在胸前吹奏;有的歪头,手持横笛贴于唇部,似在吹奏;有的面部稍微向下,俯身吹奏短笛;有的头偏右侧,右臂高高举起,左臂前屈,五指并拢捂嘴作吹奏状;有的面向左下方,双臂屈肘上举半握拳,作击打乐器状;有的头稍下俯,屈臂握拳于胸前,马鞍前置三角形架,架上应有乐器;还有的俯首,屈臂握拳于胸腹前。所乘之马皆微微颔首,小耳前竖,双目下视,短鬃,隆胸收腹,臀部浑圆,体态健壮,结尾,四肢挺立于底板上。
乐俑上的彩绘是如何制作的呢?专家研究后发现,这组骑马乐俑经低温素烧后,先涂一层白粉,再施红、黑色彩绘,模制成型。塑工精致,构思巧妙,动作几乎没有雷同者。它们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极富变化。马体格魁伟,但神态安详、温顺,似乎正陶醉在美妙的乐声中,塑造比例精确,造型极为传神。
这组骑马乐俑的珍贵之处,还在于它们是盛唐时期墓内出土的乐俑中的精品,尤其是粉彩贴金的装饰,是盛唐洛阳地区极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一时期的镇墓兽高大精美,鬃毛卷曲,双角高耸,形象凶猛而庄重。武士俑头戴朱雀冠,明光铠紧束腰身,中胸纵束甲带,下边战裙轻轻飘摆,着眼于威武华丽,而非注重于实战。男骑马俑骠勇雄健,女骑马俑胡帽胡衣。女侍俑细颈削肩,娉婷玉立。三彩文官俑,宽衣博袖,头戴高梁冠,秀美艳丽。
中唐时期,陶俑制作快速走向低谷。镇墓兽、武士俑以及表现仪礼的陶俑逐渐消失,一批骑马乐俑粗制滥造,女侍俑一改此前的修长秀美而变得体态臃肿。风帽套衣俑双模合制,表情呆滞木讷,烧制粗俗简陋。一些家禽家畜俑甚至用单模制作,形态更加呆板。晚唐时期,陶俑已基本绝迹,偶有发现的半身男女侍俑,制作粗陋不堪。
而这十件陶俑体态匀称,模制精细,釉彩亮丽,堪称盛唐时期的一批佳作,曾去意大利参加丝路遗宝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