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秋雨
| |
这两天,余秋雨身家有望过亿元的消息被传得沸沸扬扬。
作为作家,身家过亿,在中国,余秋雨并不是第一个。但纵观余秋雨的财富积累之路,从版税到出场费,再到最新持股上海徐家汇商城股份有限公司518万A股;从以作品入股“中文在线”,到投资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当名誉董事长,余秋雨离“作家”越来越远,他的财富和写作、文化也渐行渐远。
1 原始积累期 主要收入靠版税和工资
“余秋雨可以说是作家群体中的超级商家,简单来说,就是商人型作家。据我了解,他的版税在他的各类收益中,所占比例不是很大。”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制人吴怀尧表示。
1992年,余秋雨的第一部散文合集《文化苦旅》出版引起关注。可以说,《文化苦旅》的热卖,奠定了余秋雨在大众心目中“著名作家”的身份。此后,余秋雨又一鼓作气推出了《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作品集,均畅销一时。当时,余秋雨还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直至1996年。
在娱乐事业还不发达的上世纪90年代,版税和工资无疑是余秋雨的主要收入。吴怀尧分析,当时中国的版税制度恢复实行不久,版税并不高,虽然具体数目难以计算,但按照当时余秋雨的知名度和作品的销量,无疑是作家群中的有钱人。2006年,余秋雨以版税1400万元登上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引起各界热议。吴怀尧说,这基于余秋雨主要作品的畅销,“此时,版税已成为余秋雨财富的主要组成部分”。
2 发展期 作品入股 引领潮流
1999年,随着网络文学的崛起,一些国内文学网站也开始露出“峥嵘之势”,2000年成立的“中文在线”就是中国网络出版的开创者之一。当时,余秋雨依靠的还是他“著名作家”的身份。这也得以让他和余华等作家一起,以作品入股“中文在线”,成为该网站的股东之一。
余秋雨等名人入股,在当时的文化圈绝对是个最热门的事,此举也让“中文在线”声名大噪。经过多年发展,“中文在线”一度在电子图书内容领域占有明显优势,但随着近几年盛大、起点等网站的强势,“中文在线”有逐渐湮没在网络文学网站汪洋中之势。
随着“眼界”的拓宽,余秋雨也从“以作品入股”发展到真金白银参与企业经营。2004年,余秋雨投资不下100万元,和人民文学社等国有资本以及吴晓波、黄育海等资深作家、民间资本共同组建了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余秋雨任名誉董事长。
对此,吴晓波的助理陆斌2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管是网站,还是文化公司,只要没上市,或者没有“风险投资”进入,图书运营本身带来的利润是很有限的。投资“九久读书人”,如果以每年来看赚不到很多钱,“这种投资是个长期的过程。同时,名人带来的眼球效应也是一种收益”。
西安兴业证券分析师丁杰认为,余秋雨还是选择了自己的“本行”——文化产业进行投资,说明了他的谨慎,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化产业的看好。就这点来说,余秋雨的理财观念还是相当理性的。
3 高峰期 持股8年 股值翻60倍
“史实错误”、“文革劣迹”、“含泪劝告”、“大师门”、“捐款门”……这几年,围绕在余秋雨身边的负面新闻不少,而且几乎和“书”、“作家”无关,但似乎并没有影响到余秋雨的“钱途”,其出场费和书画价格是越“炒”越高。
从1999年参加凤凰卫视的“千禧之旅”开始,余秋雨就频繁“出镜”,到处演讲、做节目,越是商业活动和政府的“门面工程”,越能找到他的身影。据了解,2008年,余秋雨参加活动的出场费为3.5万元一场。但这仅是小型活动的价格。一名知情人透露,今年,余秋雨曾赴贵州参加一次为期几天的活动,出场费高达50万元,“他一年的出场费数百万很正常”。
除了出场费,书法作品也是余秋雨的一大收入。自2005年余秋雨在博客公布了其第一批书法作品之后,余秋雨的书法作品也成了一些人收藏的“抢手货”。陕师大艺术学院副教授刘星对名人书法颇有研究,他认为,余秋雨的书法作品价格应该和贾平凹差不多,大概是四尺2万元左右,“比起写作,书法作品的创作就容易多了。对名人来说,书法赚钱太容易了”。
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2001年12月,余秋雨斥资241.22万元购入的上海徐家汇商城股份有限公司1.5%的股份很有可能成为余秋雨人生财富的最高峰。对此,丁杰直呼:“现在的名人怎么这么厉害!眼光太毒了!”
丁杰表示,在2001年,中国股市环境还算一般的情况下,余秋雨就能如此“大手笔”购进“徐家汇”的大笔股票,说明余秋雨对上海这个城市经济的认可。同时,中国零售业企业一直在股市表现不错,余秋雨在那时就投资该企业,属于胆大心细型,不是很多股市里常见的“赌博行为”,“不过,也有很大的可能性,就是余秋雨不仅经济实力强,他背后也有善于投资的人或者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