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赠电动车,爱心妈妈和孤儿们都很高兴。 |
|
□记者 程奇 通讯员 周建才/文 记者 赵朝军/图
“骑着香港同胞捐赠的电动三轮车,走在洛阳的大街小巷,我心中充满自豪,因为我是和香港同胞一起做传播爱心的工作!”
昨日上午,香港主流梦工场基金会向他们长期资助的我市家庭寄养的孤儿捐赠15辆电动三轮车。银色的车身、红色的车棚,让寄养儿童的“妈妈”非常高兴。
电动车满载对洛阳孤儿的关爱
从2003年开始,香港主流梦工场、洛阳市儿童福利院共同发起了孤儿家庭寄养制度改革,寄养儿童由最初的11名增加到现在的126名。
其中,香港主流梦工场资助86名孤儿进入家庭,寄养家庭每养育一名孤儿,除学费、医疗费“公家报销”外,每月还可获得香港同胞捐赠的350元补助金。美国中华儿童基金会资助40名孤儿进入家庭,每抚养一名孤儿,寄养家庭可获得400元补助金。
香港同胞资助的86名孤儿中,有26名脑瘫孩子,他们每天必须到福利院接受现代化的脑瘫康复治疗。为了方便“妈妈”接送孩子,香港同胞曾先后捐赠30辆脚踏三轮车,此次捐出15辆电动三轮车,价值近5万元。
“我住在东关,每天骑脚踏三轮车接送两名孩子,来福利院要经过两个大坡,累得够呛。”“妈妈”高宣会说,“香港同胞这样体贴我们,真让人感动。”
“洛阳日报社是助推孤儿家庭寄养制度改革的‘神秘侠’”
2003年11月,家庭寄养制度改革刚刚推行,由于市民对这一改革了解不多,改革阻力很大。
洛阳日报记者感到这一改革对孤儿的身心成长至关重要,当即推出“聚焦孤儿家庭寄养制度改革系列报道”,先后刊登了10期报道,介绍了每名孤儿的姓名、病情、特长等,吸引市民报名参加家庭寄养活动,为病残儿童的成长献出了一分爱心。
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有11名孤儿被市民家庭接纳。之后,《洛阳日报》、《洛阳晚报》多次对家庭寄养活动展开报道,有力地推动了这一改革的顺利进行。“当时,报纸上说,孤儿缺乏母亲的拥抱,不但影响身体发育,而且影响其一生的心理。我的眼泪‘哗哗’直掉,当天就赶到福利院报名。”“妈妈”郭焕英说。
香港主流梦工场基金会负责人蔡克颍先生,从洛阳市儿童福利院得知上述情况后,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在全国其他地方也开展了类似活动,各地进展都很困难,在洛阳却异乎寻常地顺利。我一直感觉有一股神秘力量在帮助我们,原来是洛阳日报社在帮我们,太感谢了!洛阳日报社就是助推家庭寄养制度改革的‘神秘侠’!”
“香港同胞的计划决不会改变”
蔡克颍先生说,金融危机对香港的冲击很大,香港人这两年在生活、工作方面的压力很大。
“尽管如此,资助洛阳孤儿家庭寄养,香港同胞的计划决不会改变。为什么?因为我们从事的不仅是爱的事业,更是生命的事业,看着孩子健康地成长、开心地欢笑,我们比他们更兴奋。像党子健,刚刚来到郭焕英家时,体重13公斤,不会说话,不能坐立;6年后,这孩子体重达26公斤,不但会走路、上了学,而且说起话来美着呢!”
“爱,给了我另一双眼睛,让我们能用悲悯、感恩之心看待这个社会。”蔡克颍先生说,“孤儿进入家庭,与正常孩子一样享受父母关爱,是很有意义的事业,希望洛阳市民和我们一起,做他们健康成长的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