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名称:青瓷瓮 时 代:西周
尺 寸:口径31厘米,腹径54厘米,高42厘米 收藏单位:洛阳博物馆
对于瓷器,人们并不陌生,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瓷器,手工精、质地好,是不可或缺的日用品。可是,最早的瓷器是什么样子的?
图中就是1993年从洛阳林校西周车马坑中出土的瓷瓮。它敛口、折沿、溜肩、扁圆鼓腹、小平底。通体施青釉,釉层不均匀,多处有流釉现象。与现在的瓷器相比,它显得有些粗糙,但它是现在瓷器的“先辈”,被人们称为原始瓷。
这件腰比水桶还粗的瓷瓮,其烧结度、胎质釉色、渗水性已基本达到瓷器标准,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原始瓷器。
陶器的出现为人类生活史开辟了新纪元,这种物美价廉的容器方便和巩固了人类的定居生活,扩大了农业生产对社会进步的意义。商末周初,洛阳先民又在制陶基础上,烧制出更坚实细密的原始瓷器。
一般来说,原始瓷器原料加工不够精细,质地也比较粗糙。胎呈灰色或灰黑色。有的内外壁都施釉,有的上部施釉,下部不施釉。釉为石灰釉(原料为石灰石、瓷土、草木灰),釉色不稳定,釉层不均匀。原始瓷器表的釉下除少数为素面外,多饰有方格纹、篮纹、叶脉纹、锯齿纹、弦纹、席纹和“S”形纹,并有一些圆圈纹和绳纹。绝大多数原始瓷为生活器皿,种类主要有尊、罐、壶、豆、钵、碗等,造型与同时期陶器一致,胎上刻划或拍印的花纹与同时期的陶器基本相同。
那么,这么大的瓷器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考古工作者在这件瓷瓮内壁发现8周泥条盘筑的痕迹,每周宽约5厘米,说明这件瓷器是通过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的:先将拌好的泥搓成长条,并保持泥条粗细均匀;然后,把泥条连接在一块事先做好的器底泥片上,并用手指在里面把它压紧,根据造型再一层一层将泥条堆积起来盘高,将胚体里面抹平,以使泥条之间连接更紧;最后,泥条盘到一定高度后收口。
如果想以泥条盘筑法一次完成一件大作品或一件很复杂的作品,是较困难的。因为作品要有一定强度才能继续盘高,而且连接部位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才能保持胚体之间的粘接性。在盘筑过程中,还要把握好泥的干湿度,注意掌握好造型的轮廓线。以泥条盘筑法创作的作品特点是古朴、流畅,富于变化。
到了东汉时期,原始瓷逐渐被成熟的青瓷取代,我国开始出现现在人们所说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