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向不瘟不火的洛阳楼市,近两年起伏跌宕,俨然同步全国。洛阳特色叠加中国动态,本土龙头对决外地大鳄……楼市迷局,如何把握发展的脉络、走势;地产江湖,怎样定位新形势下的角色、功能;资源整合,有无新颖模式、理念……本报力邀资深地产策划人、河南精顺董事长张波开设《精顺视角》,纵横捭阖、指点迷津,专业、深度的系列思考,今起精彩呈现。
2007年之前,洛阳楼市基本按自己的逻辑运行,与全国楼市涨跌几乎秋毫无犯。三年两起一落,过山车一样,让本土开发商破天荒跟全国楼市同步了一回。
而嗅出气息的外地专业队陆续入场,世纪华阳、万达广场、恒大绿洲等项目一亮相便煞是惊艳。不管情愿与否,洛阳楼市已不是“市级运动会”,本土开发商被迫站到“全运会”的竞技场,在拍地、销售等环节都会与实力过硬的专业队短兵相接。
赛事升级了,脑袋必须随之升级,否则只有让出主场,连过招的机会都没有。笔者仅结合精顺十年来在各地操盘的体会,从营销商角度探讨本土开发商不得不做的脑力选择题。
NO.1: 做项目 OR 做公司
盘点洛阳十年来开发商成长史,结果令人沮丧。十年时间,地产可以改变洛阳,小树可以长成栋梁,而洛阳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地产项目,成功开发两个以上经典楼盘的企业寥若晨星。有的也做了若干项目,但知名度和美誉度并无加分,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其中固然有市场等方面的原因,但开发商自身素质的短板不可不察。核心问题是,很多开发企业只是在做项目,而不是在做公司。做项目与做公司貌似大同小异,实则天壤之别。做项目首要是“干活”,做公司首要是“盘人”。高度决定视野,站在做项目的低度上,品牌意识就无从谈起。企业根本没有战略规划,没有企业愿景,没有企业文化,当然也就没有凝聚力,没有团队。大事定夺老板一言堂,执行层面缺少激情,打工混日子者居多。开一次会往往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决策力和执行力实在让人摇头。这样的公司,充其量是项目公司,注定短命。
如何跳出做项目的窠臼?——远学万科,近学中泰。中泰作为本土开发商的一面旗帜,值得研究。单说企业战略规划,万科在2004年拟订了1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泰也有自己的10年规划,而大部分开发商甚至连后年的事都不想。
以上选择题看似与营销无关,但决定着营销的实效。房地产竞争不但是硬实力的较量,更是软实力的对决,归根结底是操盘团队的暗战。中国明代造园名家计成的《园冶》曰:三匠七主。意思是园子最终的模样三分靠匠人,七分靠主人。人对了,一切都对了。房地产何尝不是如此?
(未完待续)